提高工人工资减轻人民币压力
 
 
海魂  2007-03-13 09:35   收藏:0 回复:5 点击:4977          

   3月8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7.74关口,以7.7386创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新高。然而,人民币升值不再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但有些行业却一直在承受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切肤之痛”,对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中国银行去年上半年的汇率损失是35亿元,建设银行也损失了24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出现了加速的迹象。(2007年3月9日《南方日报》)
  刚刚传闻人民币要升值的时候,我们普通老百姓是有点兴奋,认为手头的钱就要变大了,可是,真正升值后,我们的钱并没有明显地变硬,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依然提价,我们也不去美国消费,假如真的去美国消费,一年的收入还不知道能否到达美国的大门口呢!人民币升值,得益的只有少部分企业和个人,大多数企业和国民收益不大,还可能受损。
  我国是个劳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低廉的中国产品赢来庞大的国际市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美国政府强迫人民币升值来抑制中国产品出口。人民币升值后,表面上,商品出口的利润会增多,实际上,出口商品在国外的价格会高涨,降低了竞争力,销售量受影响,对于企业来说,生产会出现萎缩,就有可能减少工人(包括大量的农民工)工资或裁员。有专家曾指出,以其让人民币升值,不如增加工人工资。增加工资,必然增加成本,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使美国等国家放弃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可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并没有引起多少“资本家”的重视,他们以短浅的眼光,去迎接人民币升值的挑战,最终将使企业走下坡路,继续制造社会的不平等,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美国彭博新闻社3月6日发表安迪•慕克吉的文章《中国向不平等开战必须从工资开始》(2007年3月7日《参考消息》)。文章说:“众所周知,实现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平衡、减少贸易顺差、限制污染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以及增加中低收入公民的收入都是中国的政策目标。”认为“利润太多、报酬太少对社会稳定构成的威胁在中国更为明显。”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工资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额从1998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降到了2005年的41%。在美国,工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工资本来就低,可这个占国内生产总值41%的工资,也不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少量的私营企业老板、垄断企业员工的手里。工资的平均值掩盖了越来越严重的贫富悬殊和社会的不平等。
  造成这一问题的是工资和生产率之间“剪刀”效应的形成。资本生产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与工资成本的最小化,形成了当今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按道理,人民币升值了,出口商品也随之升值,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工人工资也应相应提高;而实际情况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量减少,企业利润总体降低,工人工资不但没增加,反而会降低甚至失业。反过来,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也应该降低,但实际情况是,进口商品价格一旦攀升,就再也降不下去,如石油、天然气等。我们什么都提要和国际接轨,偏偏进口产品的价格和工人的工资没有和国际接轨。
  提高工人(包括所有农民工)工资,既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促使其他行业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便能整体上促进社会消费,提高货币流通和商品购买能力,逐步解决不平等问题。提高工人工资也是“还富于民”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政府确实更应该做在其权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事,例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压制垄断行业的暴利、让人民用于水电煤气教育医疗交通等开支大幅降低,完善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免除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手头有更多用于消费的余钱,既可以扩大内需实现良性循环,又减低对国民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可能是最有效的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好方法。
  

原创[时事关注]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