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儿子上QQ
 
 
海魂  2007-06-13 11:16   收藏:0 回复:6 点击:5094          

   “笑”看儿子上QQ
  陈君打来电话,首先感谢我打了电话给校长,使他儿子入学少收了几百元。我说,你的情况大家都了解,是大家关心的结果。他说,写诗不如写杂文,写杂文不如出灯谜。如果一年能出两台灯谜,生活就好过了。
  他说有三个儿子,看来只有一个能上大学,这就满足了。我鼓励他说,如果孩子愿意读书,应该鼓励,车到山前必有路。他说,最怕的是考了“跳楼分”。如果考了500多分,不给他读,他跳楼;给他读,我跳楼。现在看他在上QQ(一种网络聊天形式),我笑了——上了QQ,高考就没戏了。
  笑看儿子上QQ,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家长心态!
  多少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可是,又有多少家长希望考不上大学?陈君就是一个例子。口头上他说高兴儿子上QQ,实际上,内心是多么的痛苦。陈君是个才情横溢的人,只因时运不济,潦倒落魄,经常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投稿换取稿费养家糊口,把才情淹都没到些小琐事去。他虽然无法成为一个文学家,但能担负起家庭重担,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恢复高考制度已经30年了,录取人数一扩再扩,按道理考大学不再难,但是,读大学却很难。难的不是分数,而是钱数。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我恰好初中毕业。在当时,读大中专学校和入伍参军是青年的两条出路。而普及高中更是前所未有,几乎每个公社就有一所完全中学,农民子女都有机会读高中。
  当时也没什么娱乐节目,八亿人民八个戏,再加《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和《渡江侦察记》等电影,别说QQ,就是电脑、电视、录音机都没有,家庭条件好点的买个时钟、收音机。我当时和不少同学是晚上10点钟睡觉,早上5点半起身。贫乏的文化生活,读书成了有志青少年的乐趣,埋头苦学、坚忍不拔、毫不气馁的精神是现在大多数学子无法比拟的。落榜、落选是家常便饭。我们中学有个同学更有趣,他高中毕业后,班主任的女儿刚好读小学一年级,等他考上大学了,这个小妹妹刚刚好读中学。这同学连续考了6年,逢单(即年份尾数为单数)没入围,逢双入围,1982年才被重点大学录取。
  那时候别说上大学,就是上中专、师范和技工,也能光祖耀宗,因为大学、中专(师范)毕业生是国家干部,而技工学校毕业的是国家职工,都是铁饭碗。我一个老师在课堂说:我交代了家属,如果有学生来坐而我不在家,你一定热情接待,这些学生都是未来的国家干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但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及34斤粮票,而国家干部的粮票才26斤。可见当时国家对大中专学生的重视。到了“教育产业化”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成为“天之骄子”,高学费是压在家长头上的大山,学费成了读大学的拦路虎,就出现了儿女考上大学而父亲自杀的悲剧。就是有钱读书了,毕业找工作更难。加上生活条件好,功课负担重,不少中小学生厌学心理严重,沉湎在网络里头,“要上网,不要上课;要游戏,不要成绩;要鼠标,不要书包;要回车,不要回家。”这是令人心酸和心痛的。
  当然,高考也不是唯一出路,从高考30年历程看,没考上大学的前途并不比读大学的差,不少甚至更好,就我们碣石中学七九届的同学中,中专、高中毕业当处级干部的就有四五人,身家过千万的也不乏其人,比读大学的人数多,当然,不少同学后来还是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拿到了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现实上也存在状元与落选生殊途同归。
  社会是个大考场,高考不外是大学生漫漫人生路中的第一关。所以希望所有的家长,能让孩子读大学最好,真的上不了,也别自暴自弃,教育孩子不要沉湎QQ,要勇敢投身社会,社会不会抛弃拼搏的人。(含标点1400字)
  2007年3月16日—6月9日
  
  

原创[时事关注]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