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看电视
 
 
静谧港湾  2007-08-07 15:46   收藏:1 回复:26 点击:7640          

   说自己不爱看电视,可真是有点对不起自己了。其实,我很喜欢看电视。电视是大千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一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文艺百科、电影杂谈,包罗万象。不出门,可以游遍天下。不到现场,也能看到精彩的球赛,而且,那清晰度绝不次于现场亲眼所见。我当然喜欢!
   之所以说不爱看电视,也是事出有因。电视,的确让我着着实实地倒了几次胃口。
   镜头一: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朝歌城外。
   想必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有了城市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区别,有没有户口本不得而知,但在那城门口已经分明是有了农贸市场的!做做交易也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那农人的菜架子上竟赫然摆着几个红艳艳的西红柿!众所周知,番茄这东西来自拉丁美洲,不早于明代才几经周折绕道欧洲传入中国。而这已经是在武王伐纣(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2500年的事情了。
   镜头二: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赌棋一场。
   按照剧情,这刘墉是靠了一盘棋,赢来了个老婆。这场戏是他在屋里与他那极有可能成为他未来的老丈人的大官下棋,室外有人挂大盘讲解。剧情没有什么毛病,问题出在那个大盘上。
   围棋发源于中国,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我们还不得不承认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是日本人让整个世界了解了围棋。古棋局上,在棋盘角部的四个星位上,要交叉对称地摆上四颗棋子,称作坐子,而后开始搏杀。因此,我国的棋手尤其擅长星定式的开局。围棋传入日本以后,到了近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人在围棋理论上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们取消了坐子,从而创立了现代围棋的布局理论。而后,现代围棋又传入了中国,促进了中国现代围棋的发展。但这已经是清末的事情了。
   这刘罗锅子生活的年代,是在清乾隆年间。与当时的围棋国手范西屏和施襄夏几乎为同一时代。范、施二人存世的有著名的“当湖十局”,棋谱上都是有坐子的。但看剧中的那个大盘上,四个星位竟然都是空着的!
   镜头三:电视连续剧《国宝》,村外小树林。
   剧中的一个主角,应该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之类的人物,在故宫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战火的过程中,路遇一村姑。被那年轻女子忽悠了两句,便有些飘飘然,猛然冒出了这么一句:“伯夷子期,知音难觅啊!”看到此处,我险些喷了饭。
   伯夷、叔齐兄弟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终饿死。这是公元前1046年的事。几百年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 221 年)的楚国,出现了一位音乐家,叫做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于是留下了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唱。子期多半是知道伯夷的,但伯夷断然不会认识或听说过钟子期!看电视剧竟闻出了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还不如去听大师的相声好了。
   一字之差,里面包含的意义却谬以千里了。那演员似乎是个台湾人,在演员表上还特意注明了“(中国台湾)”的字样,似乎不加“中国”二字,台湾便不属于中国了,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演这种文化人,不应单只看他长了一副奶油小生的面孔,还应该看一看他有没有那份文化底蕴!
  广播里的播音员读起稿子来,竟也常能蹦出几个错别字来。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听过一篇介绍颐和园铜亭的文章。写得很美,也很专业。我正在闭着眼,美滋滋地想象着那铜亭的形貌,耳轮中突然听到了“离吻”这么个字眼儿,顿时觉得像是吃了个苍蝇。莫非这女人就知道亲嘴,不知道那个字读“螭”么?普通百姓不认识倒也罢了,你是播音员啊,是要靠这个混饭吃的,该有点责任心吧?
   一篇意境幽雅的文章,时常出现几个错别字,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脸上总趴着几个苍蝇,任凭她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谁又会对她倾心?
   我是喜欢且不惮怕看电视的。因为我的身上已经有了抗体,但,孩子呢?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我已经在逐步地诱导他,把他对于世界的认识,从动画片的世界,转移到现实的世界中来,告诉他哪些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有时,我总觉得让孩子懂得太多是一种罪过,但不懂又不行。许多电视节目,只要有时间,我都是陪孩子一起看的,有些地方,我要对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释,防止伯夷子期之类的谬误贻害了孩子。但,我又能有多少时间陪同孩子走过他成长的历程啊?
   我突然想起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
  

作者签名:
标准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别人说你了什么,那只是代表别人,而不是你自己。

热点.胡杨论剑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