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为何能盛行中国?
 
 
海魂  2007-10-30 16:04   收藏:0 回复:5 点击:6258          

   “洋人牙防组”为何能盛行中国?
  海魂
  
  大家知道,“牙防组”是一个非法认证机构。近日一个名为“联合国友好理事会”的组织,被怀疑为“洋人牙防组”,因为它打着“联合国”的招牌与“联合国地球理事会、世界和谐基金会”等洋机构在中国组织各种评奖活动,而联合国驻华系统根本没有这三个机构,也没有参与类似评奖活动。1946年联合国大会特别要求,禁止以商业目的使用联合国的公章、徽记、名称或简称。联合国机构要在华活动,就必须和中国官方联系。(2007年10月26日《南方日报》)
  
  两年来,“联合国友好理事会”在中国不但活动频繁,而且涉及范围很广,卖“联合国大奖”可以打折、也有回扣,只要缴费就可以评奖,明眼人一看,明摆就不是正规非赢利机构的作为和作风。既然它没和中国官方联系,为何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愿意出钱、出力呢?难道就没有怀疑过?窃以为,怀疑是有,但都因为大家都爱好虚荣或者借助“名牌”抬高自己,不得不成了“帮凶”。
  
  中国人历来是重视声誉和名誉的,得到一声赞美便能快活几天。十几年前,武汉大学帮助本市搞一本书,主办方开会论功行赏颁奖,我和同事写的教育一章得了二等奖,可证书却错印成“一等奖”!笔者暗喜,今后说不定有用(可惜最后没用)。笔者曾经写了一幅钢笔字参加某民间组织的书画大赛,居然得了“一等奖”,高兴之余也不踏实,像我这样的字也能得“一等奖”?不久收到刊登获奖名单的内部刊物一看,我原来得的是“优秀奖”。终于明白了,刊物是对外公布的,当然不能太假,而证书是发给个人的,给个“大奖”让人自娱自乐可以笼络人心。看得多了,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些评奖的手法,就像以前的白酒评比一样,倒三角形,最高奖要比最低奖多,甚至全部给你个“一等奖”。
  
  本地举办了一次全国性民间艺术活动,筹备前笔者参加了一个会议,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见:一等奖三个,本市、本省和省外各一个。从照顾的角度讲,这也算比较合理。可是,到了活动结束,参加表演的所有节目全部获奖,不是金奖就是银奖,金奖名额比银奖的还要多。这样的评奖,不就是像撒胡椒粉,皆大欢喜?
  
  国人都知道评奖是什么玩意,可是大家都喜欢评个奖,明白人拿到奖自慰几天也就罢了,精明人却借此招摇撞骗。“洋人牙防组”能够在国内接二连三举办活动,因为我们精明的商家知道“获得国际奖牌的楼盘,越贵越有人买。”这也怨不得“洋人牙防组”冒充联合国,也怨不得商人愿意上当受骗,要怨的是我们自己,知假信假。还要怨各家监督部门,你们明察秋毫的敏感性和敏锐性到哪里去了?
  
  说洋人虚假,除了“联合国”名称是假外,可他们敢于在网络、在报刊、在电视刊登广告,明码标价,公开举办大型评奖活动和其他活动,看来并不假。可是,为何我们的监管部门就没发现蛛丝马迹?难道就像对待其他违法行为一样,当事人不告不理,领导不批示不理,媒体不曝光不理?而联合国系统21个驻华机构,难道对身边多了个“兄弟”也充耳不闻、不辨真假?
  
  正是我们长盛不衰的虚荣心和有关部门熟视无睹的失职,才造成了各种“牙防组”造假、贩假活动屡禁不止。
  
  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时事关注]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