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胡杨情》胡杨情愫
 
 
驼峰人家  2007-11-15 10:16   收藏:0 回复:8 点击:7728          

   胡 杨 情 愫
  走近胡杨林,一股清醇的风朴面而来,映入视野的,是个五彩缤纷的花园,看不见千年不死的胡杨,也看不见参天大树和茂密的森林,看到的是一片像棋盘似的绿地,在这块绿地上,百花齐放,争芳斗艳。 这里没有残冬的严寒,也没有炎夏的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没有环境污染,是一块难得的净土;没有都市里的喧啸,没有乡村那么寂聊;没有人与人之间的苟心斗角,也没有人间的尔虞我诈;是个和谐融洽的社会。是适宜于人们休闲活动的社区。
  这里的居民,一眼看中了这块世外桃园般的地方,于是,从四面八方迁徙到这里,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在这块文化气氛浓郁的田园里,舞文弄墨,勤奋耕耘。看他们汗流如注,汗水里却流淌的是诗歌曲赋;听他们朗朗的笑声,笑声里迸发的却是文学艺术。“天道酬勤”,年年丰收,果实累累。
  这里的居民,文温而雅,彬彬有有礼。听不到那些污言秽语,看不见那些混混浪子。社会风气极好,只觉安适,很少思危。这样一些人走到一起来,形成了若大的一个群体,并非偶然,它附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哲理。
   我是一位年届古稀的老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走到了胡杨村外,好奇心使我进去一游,不料,一进去就出不来。那里的优美环境吸引着我;居民们的热情好客感动着我;从此,我就不时的来这里听一听,看一看,到一些熟悉了的家里作客。他们都是火一般的热情,酒一样的好客。我交了不少好朋友。我发现,已离不开这里热情的人们,也离不开这块摧人奋进的土地。我已融入了这块净土热地。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就在这胡杨村最后边的骆驼峰下,建了我自己的家,就是现在的‘驼峰人家’。
   落户半年,我算一户新的居民吧。然而来我家作客的人真不少,高达近两千人次。和我谈得来的,常来常往的,也有数十人。也曾近千人次的和朋友们对话,谈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还和一些爱好相近,风格无异,说得来,道得去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浓浓的友谊。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三人行必有吾师,林子里高手云集,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在他们的身上有我学不完的东西。是胡杨林给我搭建了一个学习求知的平台,是胡杨林给我创造了一个结朋交友的场地。
  记得,刚到这里我不会贴图,有不少自拍的照片贴不上去,非常着急,是贴图区的彩云和嫣然两位区管,教我贴图的方法,当我贴的成功的时候,大家又发短信又发帖子表示祝贺和支持。
  我是个书法爱好者,想在林子里找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当博达先生知道后,马上把静谧港湾先生介绍给我。港湾先生博学多才,文字,书法,摄影皆长,当谈到我的书法作品时,一语中的,指出了我的作品可取与不足之处,使我受益匪浅。晚亭朋友,读我的文章后,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像改作业似的修正错字和错句。当我拍了一幅酷似山水画的照片时,是博达推荐配上了碧落先生的诗,后由西安的不亦乐乎先生进行了照片合成。于是,共同完成了这件我自己非常满意的摄影作品。
  老年人和青年后生之间是有一条代沟的,且这条沟是不易填平的。通过不断的努力,紧跟时代的潮流,把这条沟充填的浅一点,窄一点,使其容易夸越和沟通,我想这是每个老年人求之不得的事。
  年逾七旬,心态不古。是林子里一伙有才有德的年轻人和我共同填充了这条代沟。是他们激活了我这颗将衰的心态,是他们点燃了我 这支将熄的生命之烛。
  胡杨林里的人,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愿他们青春常在。
  胡杨林是棵长青树,愿它青春永驻.
  

原创[文.惊奇侠怪]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