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因形见义——鲁迅书法拙见
落花风
2008-03-10 17:23 收藏:
0
回复:
2
点击:
5824
钢笔铅笔,羊毫狼毫,只能说明笔的用材,而就笔之用途来看,则分文笔与书笔,或用于作文,或用于书法绘画。那么妙笔生花,则是用笔的最高境界。生花之笔,笔下流泄的就是一个时代。研究一个时代,谁会忽略这些笔下的风景呢?李白梦笔头生花,诗歌流传千古,唐代因此而文化灿烂。汉代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柳公权,颜真卿,每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我们记住的就是他们的笔。只是李白善用文笔,他们善用书笔。握笔在手,如无物一般挥洒,既文且书,恐怕世间没几人。鲁迅不仅文笔头生花,书笔头亦生花。
鲁迅自述“我只有一枝笔,名曰‘金不换’”。“金不换”不仅为我们留下七百多万字的著作,更为书法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们对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太过熟悉,都曾和鲁迅一起坐船去看社戏吃豆,与闰土在圆月下抓猹,也与鲁迅一起痛恨着中国人的阿Q精神,站在历史的高度,振臂高呼“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戴着破帽穿过闹市,以躲避敌人的追捕。这样的文学世界,谁能企及?人们把关注的眼神聚焦到某一点时,就容易放大它的光芒,而这个光芒使得原本也闪光的东西,却显黯淡了。当我们啧啧称赞着鲁迅的文学成就时,就忽略了他用毛笔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精美绝伦的世界。
多年后,我们应拂去眼底的尘埃,让这个世界在星空中占据一个位置,闪烁出熠熠的光芒。
我们该在思想家、文学家这些称呼之后,再还鲁迅“书法家”的帽子。
书法虽在执笔、运笔、用笔的方法和效果不同,但书写的都是“因形见义”,借结构的组合,来表现内蕴。鲁迅的字就是典型的“因形见义”,由其形可观其义,观其人之个性。
鲁迅自幼兼具“艺术上之天才”,故其书刚柔并济,寓沉雄于静穆,文质并胜而终归古雅。内敛沉稳,雅致清绝,撇去常见的浮躁之气而不张扬,线条含蓄,如其文讲究呼应,即便是略长篇的书稿尺牍,也照样是首尾一致,形神不散。深厚的学养于不经意间,已洋溢在字里行间了。在他的字里,可寻到别样景致,有平原的灵秀,有大江的疏阔,有对秋风舞剑般的雄杰,也有灯下醉酒后的狂放,时有美人般的细腻含蓄,时有关东大汉时粗犷豪爽。时而轻歌曼舞,时而仗剑西风。总而言之,怎一个“美”字了得?
鲁迅先生对书法、美术表现出极高的鉴赏力,加上自己高深的造诣,所以他有时书兴浓时,时常会将一两个篆隶意的字掺杂于行书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趣味横生。
鲁迅先生的字,妙就妙在无体,如果硬要给他的某一件书法作品划分体式,那只能用“四不像”来形容最为贴切,楷隶行草任意地组合,甚至一个字的笔画间都是不同的体。他不屑“馆阁体”的方正拘谨刻板。因他是不屑与官场为伍的,字如其人,字里行间自然也是浩然正气,笔笔凛然上指,俨然是“横眉冷对”。他的字体与结构无师无沿,无根无承,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书家。因为他承袭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承袭了书法家的热情与执着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求个性、求变化,求书法史上一枝独秀。斤斤于技法断不会成为大家。
鲁迅的字有一种稚拙之气。而这种稚拙却不是儿童般的稚拙,它是率真,是随性。禅家言: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三十年后,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他的稚拙就是三十年后山水的风景,这种风景是大彻大悟后的静寂与归原,是大智若愚,是深厚的思想的沉淀。
鲁迅将文当投枪、匕首,字字句句闪着冷硬的光,令敌人心惊。他的书法更能与文相融,文与字不分家,字是文魂,文是字魄。
且让我们共同品茗赏析:
1、“七律•自嘲”:现存于鲁迅博物馆。据鲁迅日记载,是于郁达夫请客后,所作绢上。此诗已深入人心,这幅绢字也成了鲁迅的代表作。字字都显得硬朗刚强,结体爽快干脆,不拖泥带水。打破了传统的书法中回锋、转锋等手法的繁琐。字体大小、粗细各有千秋,似楷不是楷,似行不是行。每个字都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躲进小楼成一统”中的“一”字,就如一把粗粗的剑,起笔与收笔,是一个小的圆弧,又使它像一颗坚强的心。真正妙笔生花。
2、“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此诗表现的是父亲的爱子之情。所以用稚拙的手法,似是一个小儿在不经意间拈就而成,小字大字相间,有率然之势。我们就在各字的留白间看到一代文豪冷硬之外的柔肠百结。
3、“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全文将楷行草三者特点交相辉映,横笔竖笔有楷体的稳重之感,合体字又有行书的迎让与错落之美。“风”、“寒”、“以”三字又有草书的飘逸俊朗。“风”、“雨”、“荐”都用一把小钩收笔,正是这把小钩突出再现了鲁迅的爱国之情。
发于心,才能形于外,形能见心。此正所谓“因形见义”。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鲁迅书法非常时髦。国内的许多报刊题头,各大文化馆、电影院以及学校等,均喜集鲁迅字体放大制成招牌,一时“鲁迅体”风靡全国。“鲁迅体”属于鲁迅,也属于中华民族。
黄庭紧《山谷方集》云:“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鲁迅不是俗人,其文是丰碑,其字是高山。
2008.3.6
原创[文.你评我论]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