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杂谈
寻梦之旅
2008-06-07 17:10 收藏:
0
回复:
3
点击:
6022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生活越来越好了,这传统的节日却过的越来越淡了。
自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后,国人群情激愤,认为国家对自己的传统节日重视不够。于是,对一些老的传统节日的重视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端午、中秋、清明被国家定为法定节日。
不过,一个节日的兴衰不是靠国家法定就能解决的,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在于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以及民众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力度。
一个节日一旦失去了她本身的文化内涵,也就失去了她的生命力。现在许多节日,除了名称以外有多少人还记得她的由来,还保有、遵循这个节目所传承下来的习俗?
现在的端午节,其文化内涵大多为人所遗忘,一些习俗早已遗弃,只余有一个“吃”了:吃粽子,吃咸鸭蛋,吃五红。的确,在当年以食为天的时代,吃饱肚子是一个天大的事,能在节日里享有一些美食远重于对那些民间习俗传承。只是,在生活水平提高后,但这些吃的东西随时可得,人们不是只能在节日里方可享受美食时,端午节也就是一个符号了。
与清明、中秋比,端午节的文化底蕴是最丰厚的。她传承的习俗也最为多姿多彩。
据说端午节最早源于一种祭祀活动,时至夏中,正逢插秧播种季节,通过祭祀龙神以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禳福消灾,人畜平安。这个风俗目前在湖南汩罗保存,在节日当天先到屈子庙祭拜龙神后再去江中竞舟。
因为古人视五月五日为恶日,诸邪正盛,毒虫繁延,瘟疫当现。老百姓祭祀拜天之余出尽手段消毒、避疫、驱邪。斗百草,采杂药,持菖莆,悬艾草,沐兰汤,饮雄黄,制凉茶,挂香袋.
而让端午节成为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因为这一天被赋予的纪念意义。这一天, 楚国爱国忧民的士大夫屈原跳江而死。这一天,吴国大将伍子胥被弃尸长江。这一天,孝女曹娥投江寻找父尸。其中屈原最为世人所敬,影响最大,赛龙舟、吃粽子的传说都是缘于此。
同一个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也各有不同, 只是时至今日,还有多少流传?
提倡移风易俗,端午节所具有的祭祀性质早已不复存在,就是个别地区还存有,也只是个表面仪式,没有原先的虔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防病,消灭蚊虫毒蝎自有数不尽的方法。夏日防疫不再是老百姓所关心的主题,那种用古老的悬菖莆、艾草、吃雄黄酒来达到消毒、避疫、驱邪的习俗不再为老百姓重视。
爱国忧民符合任何历史时期的国家精神,又符合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口味,诗词歌赋,颂表文章,江湖竞舟,粽子乌饭,纪念屈原就成了端午节的主旋律。就算古老的祭祀,驱邪避毒这些最初始的端午习俗被人们淡忘,但在端午节里纪念屈原一直为世人所认同,成为传统。只是现在物欲横流,一些精神渐渐被淡漠,一些文化传统遭遗失。提及端午节只是买几个粽子吃吃,连包都懒得自己去包。至于屈原是谁,为什么纪念他,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已说不清楚了。
面对韩国人将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国内有许多民俗专家愤而反思,我们自己对这些传统节日是重视程度如何?我们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还存有多少?有句经典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端午节现在只剩一个粽子了。
一些节日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或多或少的或随历史的演变而增减其或改变,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保证它的延续。如“乞巧节”,源于七月七日优美的传说,有着充满神秘又美妙的乞巧习俗。现在早已为人所淡忘,只因要与洋节所对应,现在造就了一个中国的情人节。源于同一传说,赋予了不同的新意,七月七日的节日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仍然局限于在一个粽子、一块月饼上面做文章,只能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节日。如果国家不以法规定,这些节日还能传统多少年?
被
热点.时事关注
收录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