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语林之文字
 
 
静谧港湾  2008-09-18 08:54   收藏:0 回复:4 点击:2827          

  
   凡是文字,演于事,成于心。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静下心来的时候,翻来覆去地咀嚼,总会有不同的滋味。
  
   面对文字,我只是感觉自己一直像在海里游泳,享受文学阳光、温度和空气里的那份润泽。
  
   四川有着太多可以让人追忆凭吊的地方,不独那让人心驰神往的麻辣。如果让我现在动笔写一篇关于四川的风景名胜的文章,倒也算不得什么难事,但我不会动笔。因为没有那种切身的感受,写了,也不过是闭门造车,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的堆砌。我不喜欢那样。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此文人之道也!
  
   华丽但不奢侈,朴素但不寒酸。这个度的确比较难以把握。
  
   汉字,当是我一日不可或缺的朋友。
  
   现代的散文也好,游记也罢,短小精悍的,少而又少。无病呻吟、废话连篇、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大约已经成了通病。细品古代大家的散文游记之类,不过几百字甚或几十字,但读起来,让人感觉是那样的酣畅淋漓、痛快之至,比起现代的那些东西来,不知要好上几千万倍。
  
   热爱收藏的人,总喜欢把藏品放在手上把玩,还要对它的来路、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等等说出个一二来。我们这些人,似乎比那些非文学爱好者们更能多喜欢一点这些每天在我们的眼前晃来晃去的汉字,我便总觉得有必要再深入地了解一下汉字。倒不是想刻意地挑人家的毛病,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文字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得,也可以完完整整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与大家分享。
  
    清雅的文笔、对生活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总会给读者于平和中以刻骨铭心的印象。看似平淡无奇,但这正如一坛封缸弥久的老酒,散发着一股绵远悠长的醇香,一直沁入读者的内心世界。
  
   文章也需要吸收自然的灵气。感到顿滞的时候,不妨到大自然里去放松一下,呼吸一点新鲜空气,或者索性被滂沱的大雨浇个透湿。那时,头脑里或许便会涌出一种新的讯息,那就是灵感。
  
   写文章就如同雕塑、写字、绘画,道理都是相通的。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可能会写很多遍,最后才选出一幅自己满意的,或欣欣然。可过了一段时间回头再看,自己便摇头。这便是进步。至少,自己的鉴赏力已经提高了。
    
   陶公家门前的那五棵大柳树,估计是不会在了。然有《五柳先生传》传世,文之生命要远远久于那几棵树的。文之所以存世历久,则在于作文之人,在于那人的灵动的幽思。能够流传几百上前年的文字,必定有它可以流传几百上千年的理由。
  
   有气质,并不等于“美丽而又有魅力”。举案齐眉的孟光,当属于有气质的那种女人,不然梁鸿怎么会看得上眼。
  
   只是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少了点写作的乐趣。有时甚至怀疑:都不用笔了,还能不能叫“写作”,“敲作”好了。
  
   雪,总有让人写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和内涵。
  
   很多时候,我的写字都是在抄写古文、古诗词,在这个过程中体味中华文化的底蕴。边写,边享受那一份惬意。
  
   走无路之路,言不言之言。
  
   山水风景,天造地设。文章亦然。
  
    作为中国人,特别是汉字的使用者,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和自豪的事情。世界上古文字有不少,埃及的楔形文字、古罗马文字、古印度文(梵文)几乎都已经销声匿迹,永远成为了历史。唯独我们的汉字,依旧如日中天,生生不息。这便是一个奇迹,一个让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瞠目的奇迹!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字,如果再深入一下,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喜欢动动笔写点什么的人来说,便显得十分地必要。
  
   我会常常独自面对着眼前一个个汉字,痴痴地发呆。倒不是我不认识它,不明白它的含义,而是在感叹它的深邃和博大,感叹古人造字时的巧思,那笔画里面还蕴藏着多少秘密,我还可以从中学到多少东西。
  
   风景,就在那里摆放着。任什么人都可以从她的身边走过,或流连、或叹惋、或若有所思、或惊叹造物主的手笔之大、或熟视无睹。文本天成。
  
   不管文字的体裁形式如何,只要作者认为最能恰当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便是最贴切的。
  
   对于为文,我坚持一点:学无止境。
  
   文字的恬静与优美,源自作者内心世界的平和以及对身边事物观察之入微,加之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集而成文。
  
   纯粹的思想的文字,在很多时候,不好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和评价。
  
    人,各有专工。博采众家之长,自是好事,可以广为铺垫,就像是做文,可以左右逢源。
  
   写了字,就是要给人家看的,而且要让人不觉得生厌。这就像是厨师做了一道可口的佳肴,客人首肯了,厨师当然欣欣然。
  
    最能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应当是作者本人以及他的那些知音们。
  
   倒不是我不喜欢看现代诗,只是感觉,这些所谓的现代诗里面,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成分大了些。
  
   文字可以悦性,但不能填饱肚子。饿了,还是得吃东西的。肉饼也好,烧鸡也罢,可口就好。
  
    用心去写,得自然真趣,便是好事情。
  
   同样是景,在不同的人的眼中看来,感觉是不一样的。艺术的夸张是必要的,但如果太离谱,也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我一直在佩服大家们对文字水准的把握尺度,力求做到凝练地表达深邃的思想,因而自己也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的文字精简再精简。
  
   方家的文字,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我们一直都在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字海洋里漫游,幸运的话,总会看到几条漂亮的鱼和美丽的贝壳。
  
   学习需要借鉴,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汲取养分。
  
   排比句式的运用,前后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或者有递进关系,或者承续,或者展开,总之不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捏合在一起,这样,会让读者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在比较长的句子的使用上,要注意前后不要产生矛盾,或者头尾不能相顾。在使用长句,排比,特别是骈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阅读的韵律感。
   在骈句排比的运用中,应适当加入对仗的技巧。而且,这种形式运用得好,还可以成为整篇的一个亮点。也可视作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一种铺陈和气氛渲染,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读者读文章,重要的,是要通过文章去感受作者,接受作者的思想,观念,以期对自己产生什么特定的作用,或消遣,或沉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成语“开卷有益”的含义了。有思想而不能准确表达出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写作,其实是在写自己。
  
   小说也好,散文也罢,作者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点、追求,或者理想、希望、期盼,或者假想、牢骚、郁闷。总之,是要向人们述说什么。我则是自娱、娱人。我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喜怒哀乐,总结学得的知识,把它们吃进嘴里,耐心咀嚼,有了感悟,把它写成文字,算是对自己读书的一点点褒奖。创作的天地,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限的。但这种无限,仅垂青于那些有能力用自己手中的笔完美地表达出来的人。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作为一篇抒情的散文,达到了表达感情的目的即可,不必刻意追求押韵。搞不好,会弄巧成拙。写景状物,都是为思想服务的.对于表达思想无益的描述,无异于画蛇添足.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