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心语之拜年
落花风
2010-02-25 09:39 收藏:
0
回复:
0
点击:
4138
拜年习俗,据说起始于唐朝。唐太宗听从魏征的建议,命令大臣于大年初一互相拜年,说些祝福的话,并总结自己的不足。由此,增进了大臣们之间的交流,缓和矛盾。后传入乡里,传于后世。
今天的拜年,还在延续着从前的含义。大年三十,是家中亲人的团聚。初一,为族里亲戚间相互拜年。初二,直到十五元宵节,属于亲朋友好友间拜年。平时因工作或距离难得一见的亲朋,通过拜年,亲情融融,友情融融。
我从小离开了郴州,对家乡过年习俗只有少许的记忆。记得每到初二,我就要去舅舅家。而郴州过年是逢人来拜年,就得先在门前放挂鞭炮,意为接到亲人。所以乡里人家过年前得置办些鞭炮在家。过年是不允许冷清的。去舅舅家要经过一个田梗,然后上一个坡就到了。也许舅舅是一直在门前望着我来,每次我刚走到田梗中间,舅舅家的鞭炮就震天地响起来,然后是见到他笑盈盈地站在坡边。而到了舅舅家中,舅舅必搬出两样东西:炒蚕豆和宣子肉。我从小就爱吃炒蚕豆。宣子肉是用灰面和了肉块,然后烘焙制成,放在坛子里,平日舍不得吃,只过年拿出来待贵客。那时,我就是舅舅的贵客。
如今,舅舅已去了一年。我已不能再给舅舅拜年了,不能再做舅舅的座上客。我也多年未回郴州过年了。
现在我的拜年仅限于老公家的亲人。六哥是老公的堂哥,每年必到他家。所以一些当地习俗倒也摸清了。六哥家在桃源枫树回维乡。初一时,六哥村里每家派个代表,一般是男丁,到各家拜年,当地称“跑跑年”,就是到各家门前站会儿,说声祝福,最多喝杯清茶就走,一个上午就跑十几家。这种拜年简单而又快捷,是乡间礼仪之一。六哥说很多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就怕以后“跑跑年”的习俗会失传。
初二时,就是女儿回娘家,女婿拜丈人的日子,这时的拜年可不是跑跑年了,女儿女婿按照家底来,提些相对较贵重的礼物,外甥在这天了也得拜舅,同样大包小包。在桃源,主人见客来了,首先端上一碗茶卤蛋,一般是三个。茶卤蛋就代表一种尊重,结婚或生日都得请客人吃茶卤蛋。吃完了茶卤蛋,就又端上各式糕点、瓜子等,边吃边聊,一顿丰盛的午餐或晚餐准时上桌,酒与饮料是少不了的。所以拜年时,吃似乎是主要的节目,这时的聊天是很热乎的,因为许久未见,总有很多的事情可聊,我家的女儿,你家的儿子,我家才修的楼房,你家门前正铺的路。六哥时不时拿出手机打隔壁的电话,给他拜年,或者打给五十米外住着的大哥。
拜年总要提些礼物,多是些吃的。多年以前,就提几个红鸡蛋或几包面条,几包砂糖。现在多是一件件的水果或一箱箱的牛奶。六哥还有五个兄弟姐妹,年年过年时,总要相互拜年。拜五家,不需买五份礼物,只需买一份。等于一份礼物,提来提去就行了。到六哥家时,我们买了一件苹果,昨天他们到我家来拜年,那箱苹果又回到了我家。由此可见,拜年,礼物是次要的,只是一种形式而已。重要的是亲情的交流。
五姐家住在离城较远的乡村,今年去到她家拜年,她用电磁炉给我们做了晚餐。
2010-2-21
原创[文.浮生杂记]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