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像常人一样死去了”
海魂
2010-03-08 15:54 收藏:
0
回复:
1
点击:
4654
“斯大林像常人一样死去了”
笔者平常喜欢胡诌几句“歪诗”,俨然成了诗人。但“诗人”的头衔却成了精神负担,每当喝酒,就有人就会以李白斗酒诗百篇为例劝酒,说喝了酒才会写诗,而笔者酒量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稍微喝多就晕头转向,别说写诗,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所以只能说我不是李白。李白能酒善诗不假,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在李白等诗人看来,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让其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自在。以至“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了中国人心目里一个最为动情和完美的故事。
其实,人们都误解了,人已烂醉如泥,还会吟诗么?据考证,唐朝时候的斗,相当于现在的两公斤。而唐以前的酒,也不是现在的烈酒(烧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酿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李白诗中说的斗酒,也不过是四五斤十几度的黄酒或白酒。至于斗酒诗百篇,当然是夸张了。而事实上,我们都中了李白的计。“李白斗酒诗百篇”,此话并不隐晦,也不含蓄,明明白白地说,李白喝了四五斤(一斗)酒写了一百首诗,平均算来,写一首诗仅仅需要四五钱酒。
当然,李白不可能一顿酒就写百首诗,况且诗无达诂,只能说李白能喝酒又能写诗而已。只是我们愿意把李白的诗酒神化,自我陶醉在自己杜撰的故事里。就像牛顿,没有被苹果砸到,但人们偏偏要让他“被砸到”才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流传已久,但事实究竟如何?英国皇家学会为纪念成立350周年,在其网站公布7份历史文献手稿,其中一份牛顿回忆录记录了正版“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2010年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1726年春季的一天下午,已步入晚年的牛顿在与物理学家斯蒂克利闲谈时说起一段往事,这就是“牛顿与苹果树”故事的根源。斯蒂克利在回忆录中有记述:“吃过饭后,由于天气暖和,我们俩来到花园,在几棵苹果树下的阴凉处喝茶。在众多话题中,他告诉我,先前‘万有引力’思想开始在他脑海里浮现时恰好也是这样的情形。”“当时他正在冥思苦想,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想:为什么那个苹果要垂直向下落到地面上?为什么它不斜着下落或飞到天上,而是始终朝着地心的方向?毫无疑问,原因就是地球在吸引它。”原来,在看到苹果掉下来之前,牛顿早已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了,只是看到苹果的掉下,才使他更加确信了地球有引力。不言而喻,人们不让一件伟大的发现就这样平平凡凡,硬是要添油加醋使故事带点神奇色彩,以便成为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的前提。
写完上面几段话,电视在重播马季一不留神“卟”地一声从下鸡蛋到下鸭蛋到下鹅蛋的相声。眼看时间已经过了零点,还无法结束本文,便上床继续阅读《人民文学》第二期韩石山的散文《既贱且辱此一生》。里面一段话很有意思:“还有一本书,有句话我看了很感兴趣,到现在还记得。书名叫《美国中央情报局内幕》,开头一句是:‘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斯大林像常人一样死去了。’”
一不留神,“卟”地一声——是李白开酒瓶塞子的声音,还是苹果砸到牛顿头上的声音,抑或是马季下蛋的声音?都不是。是笔者的脑袋激灵的声音:以神奇的“斯大林像常人一样死去了”的句子来替换本文原来的标题“李白的酒与牛顿的苹果”,那么,结尾不就可以不用写了?
原创[文.百味人生]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