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阅读缺失的背后
 
 
都市耕牧人  2011-01-26 22:27   收藏:0 回复:5 点击:4718          

   前些日子回到单位,看到各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学校读书领导小组” ,其中的内容不乏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旁边还贴有详尽的工作计划与措施及其活动配当。由此,我想到了大概是在2007年读到的一篇长篇调查报告。这篇调查报告是北京的一个很著名的记者写的,大概是发在《中国教育报》上,报告主要探讨了校园读书的问题。其中作者就提出了一个观点:教师、学生不读书是校长造成的!当时我便觉得校长们实在是太冤枉了!
  校园中,教师就应该去读书,这是天经地义的,就像人要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只要是教师,不管你是教小学的、中学的,还是教大学的,也不管你是教文科还是教理科,更不管你是教所谓的主科还是副科,你都应该去读书。不仅要读与自己所学所教学科有联系的书,就是沒有联系的但又健康又有意义的书也应该去读。因为,首先学校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氛围及职业使然,只有教师人人都在读书,学校才像那么回事;其次,提倡“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缸水” ,为了你那缸水永不枯竭,你必须及时往缸里注水,你这水哪里来?非读书不可!再次,教师就应该是个学问的杂家,尤其小学、中学教师更应是这样的。自己所教学科力求精通,其他的不求精也要通,教起学来才会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要达到如此程度,你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行乎?不行也!最后,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国人的祖训,教师更应记住这祖训,因是职业之需要,此终身学习之道理也。
  校园中,学生更应该去读书,这是本份内的事,就像人应该活着一样,一点疑问都沒有。因为,第一,你是学生,学是学习,生是少年人,学生即是学习的少年人,你不就是为学习知识而来的吗?学习知识是你的天职,你不学来而为何?第二,不光要学好学校开设的毎一门学科的知识,更要学好所有的知识,比如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做人等等,你仅从父母、亲人、老师那儿学习是永远不够的,再从哪儿学?读书,从书中去学!第三,学习知识是一门学问,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翻三等即是说你在学习这一门知识时,又在学另一门,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门通了,那门自然而然也就通了!如何做到这一步呢?读书,博览群书也!第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想在文化科学方面有所发展,有所作为,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
  写到这里,谁都明白:读书,有益于人生!然而,现在为何在校园中去自觉读书的人少至又少呢?是那位著名记者说的哪样吗?非也!学校开展这么些表面的活动,就能扭转师生不读书的局面吗?更是非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校园阅读的缺失呢?
  很简单!只有下列几个原因而已!
  一.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机制,扼杀了校园读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一方面,上面要求教师要这样,这样,再这样;那样,那样,再那样。无用的事,无用的功做得太多了,占去教师在校时间三分之二的时光啊,甚至批作业都沒有时间啊!比方备课吧,教师就应该备课,不备课无法上课。但,你不必要求同样的课程今年备了明年备后年外后年还要备,你不能让他在旧备课上添加或删除吗?腾出时间去读读书多好啊!其结果教师今年抄去年的、明年抄今年的,周而复始。大学的教授们如果也是如此,一是不用搞研究了二是沒有人在那教了都早跑到国外去了或干脆回老家去等着饿死了!再比方,学习什么政治,抄笔记要达到多少万字,笑话啊!累得教师手都疼,还不知写的是什么!这些无用的繁杂的冗长的毫无意义无所谓的活儿,生生夺去了教师们读书和做学问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上级和学校也发现了校园不读书的现状及其危害,今天开展这么一个读书活动,明天又开展那么一个阅读活动,想极力扭转这一局面,使校园读书达到文革前那种状况。唉,“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们还能明白什么呢?不读书的原因是你一手造成的,而且一如既往地还在做,又来从表面作文章想改变这现状,能行吗?答曰: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恐怕永远不成!
  二. 教师如此,学生遭殃。学校沒有一个宽松而适宜的学习环境,学生一天天被生灌硬灌、题海战术搞得蒙头转向,谁还有哪穷心思去读书,尤其去读那些看起来无用的书呢?
  三. 网络的发达,使一部分人滋生了不愿读书的心理,尤其年轻教师。不管干什么,从网上东拚西凑,这儿改改,那儿加点,就成自已的了。例如写论文、写计划、写总结、写发言稿、写讲演稿等。他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上述这些他就不会,但有网络了,他“会” 了,你能把他怎么了?这个问题应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四. 部分家长不让学生阅读其他书籍,只让看作文选。错,大错而特错!作文选,看多了不光束缚学生们思维,更培养了其懒惰的思想与行为,写作文了,好一点的同学拿出作文选找一篇改头换面交上去了,有的同学干脆抄一篇了事。
  以上四条中的第一条是害中之害,导教校园阅读缺失,它是首犯!不信?去问在第一线的教师们!不从根上治理,只做表面文章,八千年后还是如此,或许还不如现在呢。
  2011.1.26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