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素梅老师(散文)
 
 
都市耕牧人  2011-11-08 13:37   收藏:0 回复:0 点击:4790          

   张素梅老师是我三十一年前在县师范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班时的同学。当时,张老师有近四十岁的年纪,高高的瘦瘦的,留着齐耳的短发,大大的眼睛,尖尖的下巴,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给人的印象很是和蔼可亲。在我的记忆里,张老师并不是我的同学而真的是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我的慈母!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不曾忘记张老师的音容笑貌,更沒有忘记她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私的帮助。
   一九八0年新年后不久,县教育局按计划对全县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训就开始了,毎个学科只招收一个班,毎班五十人,每批培训三个月。首先由各公社的初中教育支部推荐一定数量的培训人员,然后进行统一的入学考试,参加什么学科培训就考什么学科,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满五十人为止。我们是第一批参加考试并被录取培训的学员,那年我刚满二十一岁。
   可能是第一批学员的缘故,我们的学习很是紧张,三天两天一小考,十天八天一大考,有个别年龄较大的学员真有点吃不消的。我们的语文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四个门类进行教学,所以考试更是频繁。记得有一次考试古代汉语知识,涉及到一个文言虚词的多种用法,这对于由教小学抽调到初中来的张老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做完了试卷并检查完毕后,掉回头看到在我后位的张老师正苦苦思考着那个文言虚词的几种用法,于是我把试卷拉到张老师能看到的位置,暗示她看一下我的答案,结果张老师连头都沒抬一下。后来我询问她为什么不看我的答案时,她很认真地说:“小于啊,你想你那是帮助我吗?你这么帮我一次,行,但你能帮我十次一百次吗?我们就是不会不懂才来学习的,不能不会装会不懂装懂啊!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做学问更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啊!”这一席话至今犹在耳边萦绕,三十年来我做学问也好,教学也好,从不弄虚做假,就是受益于张老师的教诲!张素梅老师,是我终生的老师啊。
   紧张的学习,繁重的作业,使得年龄近四十的张老师瘦了不少,但她有一股子不怕若不怕累的笨鸟先飞的精神,早起,晚睡,有时连午休都放弃了。那时,仗着年轻脑子灵一点,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前几名,因而我晚上有时不去上自习而跑出去看电影。一天午饭后,张老师叫上我来到校园前的操场上散步。她说:“小于,你年轻,脑子又聪明,成绩很好,这都是事实。但是,你想一想人能老是年轻吗?等到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再学什么就吃力了。你的路还长着啊,知识、学问没有多的那一天,趁着年轻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教学都能用得着的。你年龄小,有些事不去想,我比你大十几岁,把你看成小朋友,看到了你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要给你提个醒儿,希望你能听进去。一定多学习,勤学习,你将来会成为一名好老师的!”三十年来,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勤学不辍,笔耕不辍,与深受张老师的影响和教导是分不开的!张素梅老师,是影响我一生的好朋友啊。
   那个年代正我是活动量大、能吃饭的时候。学校是定量的,馒头、窝头都是四两干面的,每人每顿一个馒头或一个窝头,再加上一碗菜。别人够了,能吃饱了,而我却不够,只能吃个半饱,于是就买机动票,而机动票学校也有规定,男学员每人毎顿只可买四两,女学员只可买二两,多一两也不行。那时,经济落后,生活水平很低,不像现在商店这么多,也沒有现在这么多的副食品,两个周回家一次带回的半面袋火烧,几天就吃完了,因而有时就得忍饥挨饿,特别是午饭前、晚饭前这段时间。
   张老师的家离县城较近,大约十几里的光景。她发现我吃不饱挨饿后,常常请假晚上回家,连夜蒸出玉米面饼子、地瓜、芋头等,第二天返回来悄悄塞给我一大包,并连声嘱咐我说:“使劲吃,要吃饱啊,你现在正长身体哩!”我每次接过张老师特意为我做的这些饭时,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就说:“看看,这么一个大小伙子为芝麻大的点事还要流泪,使劲吃,吃饱了有劲学习!”除了我母亲关心我能否吃饱、鼓励我努力学习外,张老师是第一人!张素梅老师,她就是我的慈母啊。
   ••••••
   后来托朋友打听,听说张老师又回到小学去了,时间不长又调到她先生那里去了,也不知是去青海了,还是去大连了,人家也没说清楚。三十多年过去了,再沒能与张老师见上一面,随着年岁的增长,对张老师的思念越发地深切。
   张老师,您好吗?
  

作者签名:
人,在出现失误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指责别人,为什么不首先想想自己错在哪里呢?要让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更要经得起自己良心的检验!

原创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