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爷
 
 
三木子  2025-03-23 06:30   收藏:0 回复:0 点击:152          

   刘四爷
  ——津味小说系列之九
  一
  晨雾未散,龙嘴大铜壶的汽笛声先醒了。刘四爷握着壶把的手背暴起青筋,滚水在壶膛里咕嘟作响,腾起的热气扑在他花白眉毛上,凝成细密的水珠子。
  "四爷,来碗高沫儿的!"穿对襟衫的老李头撩开蓝布门帘,后头跟着三五街坊。茶汤铺子拢共四张八仙桌,榆木桌面叫茶汤油沁得发亮,能照见人影儿。刘四爷鼻子里哼一声,铜壶一倾,沸水冲进粗瓷海碗,糜子面打着旋儿浮上来,金灿灿的像揉碎的夕阳。
  街口的石牌坊叫日头晒得发烫,"茶汤街"三个楷体字还留着民国年间的漆色。穿西装的年轻人踩着鳄鱼皮鞋往青石板缝里陷,手里文件夹拍得啪啪响:"刘老先生,这地段每平米补偿八万......"
  铜壶嘴突然喷出白汽,年轻人往后蹦了半步。刘四爷从蓝布围裙兜里掏出玳瑁老花镜,指头肚蹭着协议书上"商业综合体"几个字:"早年间卫嘴子喝茶汤,讲究个铜壶不离青石案。您要把这石板路刨了铺大理石?"壶把一抖,沸水在青石板上浇出个"仁"字,水痕转眼叫日头舔了去。
  暮色爬上房檐时,孙子小满蹲在门槛上刷短视频。刘四爷往糜子面里兑桂花卤,忽然瞥见手机屏里闪过自家铜壶。"爷爷你看!"小满举着手机直晃悠,"晌午那开发商偷拍您冲茶汤,点击量都破万了!"
  二
  中秋夜,茶汤街破天荒挂起走马灯。穿汉服的姑娘举着自拍杆直播,镜头扫过龙嘴铜壶泛起的光晕。刘四爷给老主顾们续茶汤,瞥见街口停着开发商的奔驰车。穿西装的年轻人捧着粗瓷碗,鼻尖快埋进茶汤里:"刘老,听说了嘛,规划改了,上面有人说话了,说是这茶汤香......得留着。"
  子时打更的梆子响过三遍,刘四爷摸着祠堂里的茶神像喃喃:"老祖宗,咱这铜壶还能再烧一百年。"月光漫过石牌坊,街里蒸腾的茶汤气混着桂花香,在百年青砖缝里织成细密的网。
  三
  腊月二十三祭灶夜,茶汤街的青砖墙突然叫霓虹灯带镶了边。刘四爷蹲在祠堂门槛上抽旱烟,瞅着工人往石牌坊上挂LED匾额,红光照得"津门茶汤"四个字活像火锅店的招牌。
  "四爷,咱这戏可是要唱大发了。"糖画康端着熬糖的铜锅凑过来,琥珀色的糖稀在寒风里扯出金色糖丝,"民俗办说了,正月十五得凑齐九十九样老手艺,要评非遗呢。"他手腕一抖,糖稀淋在青石板上,转眼凝成个扎冲天小辫的娃娃,正捧着茶汤碗吹气呢。
  四
  招商办的奔驰车这回换了辆电动轿车,下来穿西装的年轻人裹着军大衣直跺脚:"刘老,电视台航拍直升机要来,您这铜壶..."话音未落,刘四爷的铜壶嘴突然喷出三米长的白汽,惊得祠堂檐角的冰溜子簌簌往下掉。老主顾们哄笑起来,穿对襟衫的老李头拍着八仙桌:"卫嘴子的铜壶,比嘛无人机都气派!"
  正月十四晌午,杨柳青年画传人把画案支在了茶汤铺门口。羊毫笔在洒金纸上游走,画着画着突然顿住:"四爷,您这铜壶上的包浆得用赭石加藤黄..."刘四爷正往糜子面里掺松子粉,闻言把铜壶拎过来往雪地里一墩:"您照着这壶影儿描,三十年的茶垢可比颜料地道。"
  子时梆子响,小满举着台相机满街窜。糖画康的熬糖锅映着霓虹灯,拉出的糖丝在空中结成"津门九绝"四个立体字;年画师傅往茶神像上拓金箔,纸门神在穿堂风里哗啦啦响;刘四爷的铜壶蹲在祠堂正中,壶嘴缠着红绸带,像个披挂上阵的老将军。
  正月十五雪打灯,直升机轰鸣声里,刘四爷的手突然停在半空。龙嘴铜壶嘴结着冰碴,二十年的老铜壶头回哑了火。穿汉服的姑娘们举着茶汤碗不知所措,航拍镜头正在牌坊顶上盘旋。
  "劳驾让让。"糖画康忽然挤进人群,熬糖铜锅往八仙桌上一蹾。老李头摘下狗皮帽子扣在壶嘴,卖药糖的赵瞎子摸出怀里的二锅头。刘四爷眯眼瞧着这些老街坊,抄起酒瓶灌了一口,噗地喷在铜壶膛里。
  蓝火苗腾起的瞬间,百年茶汤街忽地亮过所有霓虹灯。龙嘴大铜壶发出龙吟般的啸叫,沸水冲开糜子面的刹那,航拍镜头正拍到十七位老手艺人围成圈,蒸汽模糊了古今界限。
  五
  二月二的龙抬头还没到,茶汤街先叫满街的年画染红了。杨柳青霍家第五代传人霍连生支起画案那天,正赶上刘四爷试新炒的杏仁粉。风一过,金灿灿的糜子面扑在洒金宣纸上,倒像是给画纸打了层底稿。
  "四爷,您这茶汤得入画。"霍连生笔尖蘸了朱砂,对着龙嘴大铜壶比划,"往年画门神灶王,今年咱画个'茶汤仙'。"刘四爷正拿铜勺搅着桂花卤,闻言把勺往青石板上一磕:"仙不仙的且不说,这铜壶上的茶垢得画真着了,少说三十年的功夫。"
  小满举着直播手机凑过来时,霍连生正在描铜壶上的包浆。羊毫笔突然一顿:"四爷,劳驾冲碗茶汤。"滚水冲开糜子面的刹那,老画师突然把宣纸往蒸汽上一罩,白雾在纸上洇出朵牡丹纹。霍连生得意的一笑,说自己还是头一次这样画呢。直播间里瞬间刷过一片"绝了"的弹幕。
  三天后,茶汤铺的板壁上贴了幅未完成的年画。穿短打衣服的茶汤仙捧着龙嘴铜壶,壶嘴喷出的热气化作七十二行当:担挑的货郎、吹糖人的老翁、甩幡子的花会艺人。空白处留着方朱印:"百年神韵"。
  六
  开发商这回派了个女代表来了,高跟鞋卡在青石板缝里险些崴脚。霍连生却盯着她香云纱旗袍上的缠枝纹直了眼:"劳驾您站铜壶边上,这机织花纹配手绘年画,正是新旧对着的话呢。"刘四爷不言声,往姑娘手里塞了碗茶汤。她举着青花勺的手悬在半空,正落在年画空白处。
  元宵节前夜,霍连生把熬通宵的徒弟赶出祠堂。刘四爷拎着温好的老酒推门时,看见画师正用茶汤调赭石颜料。供桌上的茶神像被挪了位置,月光透过祠堂格窗,在未完成的年画上印出粼粼波纹。
  "您看这处留白,"霍连生醉醺醺地点着画中茶汤碗,"该补个现世的人尖儿。"忽然抄起徒弟直播用的手机,蘸着茶汤就往画上按。刘四爷拦不及,眼睁睁看着屏幕上的"老铁666"印在年画角落,混在朱砂金粉里竟不显突兀。
  正月十五申遗展演,这幅《津门茶汤图》挂在祠堂正厅。穿香云纱的开发商代表、举着自拍杆的汉服姑娘、眉毛挂霜的老茶客,都在茶汤蒸汽里化作的七十二行当里寻见了自己。只有小满瞅见画角那个二维码,扫出来竟是刘四爷冲茶汤的短视频。
  子时散场,霍连生摸着画上未干的茶汤渍:"四爷,这画还差最后一道工序。"刘四爷会意,铜壶高高一举。滚水冲进年画下的粗瓷碗,蒸汽漫过画纸,把百年茶汤香永远洇在了洒金宣纸里。
  七
  非遗终审会摆在利顺德饭店,水晶吊灯照着《津门茶汤图》,二维码在洒金宣纸上泛着冷光。评审席上穿中山装的老先生扶了扶眼镜:"胡闹!杨柳青年画讲究'画中有戏,百看不腻',这扫出来个手机视频算怎么回事?"
  刘四爷刚要起身,开发商女代表踩着细高跟"咔哒"一声站定:"请各位老师尝尝茶汤。"八个青花盖碗忽然端上来,碗底竟都印着年画局部。热气一熏,碗壁上浮出七十二行当的剪影,手机扫码才能听见老手艺人的吆喝声。
  "这是糟改!"中山装拍案而起,震得茶汤起了涟漪。穿香云纱的姑娘不慌不忙拎起铜壶,沸水冲进空碗,蒸汽在吊灯下凝成个二维码:"您扫扫这个。"老头子不情不愿摸手机,扫出来竟是1953年茶汤街的纪录片,画外音正是他父亲参加公私合营时的讲话。
  会场忽然灌进穿堂风,茶汤香气里混进泥人张的陶土味。小满猫腰钻进来,怀里抱着刚塑的茶汤街泥塑:刘四爷的铜壶嘴正对霍连生的画案,泥塑空隙里嵌着微型投影仪,投在墙上是滚动弹幕的《津门茶汤图》。
  "咱天津卫讲究嘛?"刘四爷突然开腔,手指头捻着糜子面,"老味得就着新火熬。"他掏出自个儿的老人机,对准年画扫码,破喇喇的扬声器里传出龙嘴铜壶的汽笛声,混着二十年前茶汤巷早市的叫卖。
  守旧派里站起个白胡子老头,颤巍巍摸出枚翡翠扳指:"光绪年间的老物件,当年换得两碗茶汤。"扳指往茶汤碗里一浸,翡翠纹路竟与碗底年画严丝合缝。评委席响起片倒抽气声——那纹路正是失传的"茶汤暗码",记着百年配方的增减诀窍。
  开发商代表忽然解开旗袍扣子,露出里头印着年画的T恤。香云纱往《津门茶汤图》上一蒙,手机电筒光穿过布料,七十二行当的影子在墙上跳起现代舞。穿汉服的姑娘们甩出水袖,袖口绣的正是茶汤仙与二维码。
  子时更鼓响,中山装老头突然夺过铜壶。滚水冲开新炒的糜子面,他掏出自来水笔在蒸汽里疾书,水雾凝成"活态传承"四个狂草,正落在投影的弹幕中央。全场静默间,茶汤街石牌坊的照片在LED屏亮起,霓虹灯带早换成了羊皮灯笼。
  八
  白露沾湿青石板时,龙嘴铜壶的汽笛声照常醒了。刘四爷往糜子面里掺新悟出的方子——翡翠扳指里破译的槐花蜜三钱、海盐一粒。老主顾们吸溜着茶汤品滋味:"四爷,这老味儿里怎还带着脆劲儿?"
  石牌坊上的霓虹灯拆了,改挂霍连生画的羊皮灯笼。穿汉服的姑娘现在成了常客,捧着青花碗不喝先扫码,手机里蹦出1953年的茶汤街纪录片。"劳驾,高沫儿双浇头。"她冲小满晃手机,"短视频会员能续碗不?"
  泥人张的投影仪安在了茶神像后脑勺,茶汤仙的故事在祠堂粉墙上循环播放。糖画康的摊子支在年画板壁下,熬糖锅照着《津门茶汤图》拉糖丝,二维码裹在琥珀色的茶汤仙衣袖里,倒像是幅鎏金暗纹。
  开发商女代表常踩着饭点儿来了,香云纱旗袍换成了帆布围裙。她跟霍连生学描茶汤壶,笔尖总不自觉带出财务报表的折线图。刘四爷往她稿纸上浇了道茶汤印:"挺好,这壶肚儿显着富态。"
  中秋夜,茶汤街挤满拍月亮的主播。小满把龙嘴铜壶改装成移动茶摊,车轱辘特意做成青石板纹路。刘四爷蹲在祠堂门槛上啃月饼,瞅着霍连生给电动车上画门神:"您把这电瓶车画成赤兔马,我老头子倒敢骑。"
  子时梆子响过,茶汤蒸汽爬上百年砖缝。穿对襟衫的老李头和汉服姑娘拼桌,一个舔着茶汤碗底的年画残色,一个扫着二维码看制作花絮。青石板上"仁义"二字早叫鞋底磨浅了,倒是新冒出几行小字——某网红用高跟鞋跟刻的"打卡第77站"。
  刘四爷拎着铜壶的手有些费力,沸水过处,蒸成白茫茫一片。月光漫过石牌坊,把茶汤街照成毛了边的老照片,只有龙嘴铜壶依旧锃亮如新。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