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袁知县元宵观灯查旧案 赵员外正月走马成新囚
 
 
三木子  2025-04-09 07:17   收藏:0 回复:0 点击:43          

   《袁了凡在宝坻》《袁了凡在宝坻》(小说)
  第四回 袁知县元宵观灯查旧案 赵员外正月走马成新囚
  
  ……
  此时,袁了凡正在县衙后院更衣。青布棉袍取代了七品鸂鶒补服。随从小五提着素纱灯笼欲言又止。
  "听说渠阳元宵节灯火远近闻名,今天我倒要看看这宝坻的满城灯火呢。"
  待到袁了凡和小五一步步登上了城墙,就听有人高喊一声“放河灯——了——”,随即听到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城内城外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人流如织。一盏盏河灯渐次点燃,成千上万盏河灯浮上水面,顺流而行,不愧是京东上县,果然好景!
  小五正看得高兴,忽然被袁了凡拉住衣袖,下了城墙,"大人,今夜可是上元节......"
  袁了凡哪里有心看灯!去年秋汛,宝坻冲毁的河堤尚在修缮,两万饥民的口粮还压在库房里,他又哪有闲心观灯!
  
  戌时三刻,西街牌坊下的糖人画摊前。突然一声“杀人了——”,人群炸开,有人哭喊着。袁了凡拨开人群时,只见一个老妇人抱着一个扎着双髻的女童在哭泣。那女孩手里攥着半块芝麻糖,糖浆正顺着她发青的指尖往下淌着,把个衣服弄得狼藉。
  "桃子别怕。"妇人将孩子紧紧揽着。女童见了袁了凡,忽然挣脱怀抱,扑到袁大人跟前拽住衣角,一声大哭,“爹——”她那沾着糖稀的小手在袁了凡青布衫上洇开深色印痕。袁大人心头一紧——这好像不是糖稀,象是半干的血渍。
  ……
  袁了凡和小五来到陈二家时,见陈二的尸体横在灶台边,做豆腐的形板上还在滴着卤水。
  袁了凡蹲下身查看,死者右手食指关节沾着豆腐渣,在泥地上划出个残缺的"趙"字。昨夜暴雨冲垮了豆腐坊的茅檐,雨水正顺着破洞浇在字迹上,最后一笔已然渐渐模糊。
  "午时三刻有人听见争吵。"小五说,"邻居说,听陈二嚷着要去县衙告状。"
  袁了凡指尖抚过墙角处一行车辙印,发现两道凹痕里嵌着暗红色碎屑。他蘸了些许碾开,凑近纸灯细看:是朱漆混着金粉。在他的记忆中,整个宝坻县城也只有赵员外家才用得起这豪华款的金漆马车。
  "取筛子来。"袁了凡突然抓起豆腐板下的废渣。混着血水的豆渣被细细筛过,渐渐显露出奇异的纹路——本该均匀的豆渣里,竟掺着些许细小的桑树皮杂质。
  袁了凡的眉头紧锁。
  ---
  子时。梆子声惊飞了栖在县衙匾额上的夜鸟。
  袁了凡站在库房阴影里,一股刺鼻的霉味直入鼻端。小五手中账册翻得哗哗作响:"去岁桑田亩产不过二十斤,赵员外却报了两百斤。"
  "赵家送来的蚕茧都在这儿。"老仓吏颤巍巍举起油灯。灯光扫过堆积如山的麻袋,袁大人忽然抽刀划开一只麻袋,受潮发霉的蚕茧簌簌落地,内里竟裹着杂柴碎石和泥土。
  小五倒吸一口凉气:"这人太黑了,难怪他们非要强占河西那三百亩好田!"
  "明日去河西村......"袁了凡话音戛然而止。他想起陈二残缺的血书,想起女童掌心的血痕,想起暴雨夜冲进豆腐坊的马车。那些碎石泥土在账册上化作赵员外吞没的三百亩桑田,在诉状上变成上百个画押的手印。
  ……
  上元节的次日夜晚,袁了凡来到了南街茶楼。
  他扮作算命先生,卦筒里的铜钱叮当作响。此刻,二楼的说书人正在讲前朝清官夜探鬼市的故事,忽听楼下一阵骚动。街头,赵府的马车撞翻了卖灯老张的摊子,描金车帘里飞出一把铜钱:"赏你的棺材本!"在一阵狂笑中飞驰而过。
  袁了凡上前,弯腰帮老张捡竹骨灯架时,瞥见他手背上的烫疤。疤痕和状纸上河西村佃农的伤痕一模一样。
  "你就是河西太平庄子的张贵?"
  老张点了点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袁了凡一笑,“指着灯架上的灯说,这些灯,我都要了!”
  
  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三个月前陈二送豆腐到赵府,撞见管家往赈灾粮里掺沙,威胁说要上告;昨夜赵家恶仆上门灭口,却让躲在米缸里的桃子逃过了一劫。
  此刻,袁了凡端坐县衙公堂,惊堂木下压着河西太平庄子百姓的十八份血书。袁了凡冲着匆忙赶来,假做镇静的赵员外说,“证据在此,有何话说?”
  赵员外冷笑:"单凭这些刁民......"
  "传证人!"袁了凡声音未落,十八家证人先后跪倒到庭。
  “上证物!”
  几个衙役抬进来的竟是元宵灯会最热闹的十只走马灯。灯影转动间,现出赵家田庄、掺沙的粮仓、血染的豆腐坊。最后一盏灯里,陈二的血手印正按在假账本上。
  袁了凡微微一笑,起身走到赵员外面前,"赵员外可要亲自验看灯上的故事?”
  “那都是诬告!”那赵员外还在挣扎。
  袁了凡转身从案上取过匣,“员外请看,这是从陈二家取的车轮上的证据,与你家的一致……"
  听说此言,那赵员外突然瘫倒在地。
  ……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县衙内堂已经掌灯。袁了凡坐在油灯下整理案卷,忽见门外跑来个小小身影——那名叫桃子的孩子正提着盏鲤鱼灯跑来,远远地喊着,“爹——爹——”
  袁了凡看到,桃子手上提着的灯笼分外明亮,灯芯在风里跳动着,像一颗人心。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