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袁知县为减负进京会友 王大人且献计解疑助力
 
 
三木子  2025-04-11 06:02   收藏:0 回复:0 点击:40          

   《袁了凡在宝坻》(小说)
  
  第五回 袁知县为减负进京会友 王大人且献计解疑助力
  
  春天来了,县衙门外的柳树已经抽出嫩芽。袁了凡站在县衙内堂,望着桌案之上那一件件“鸣冤鼓”案,眉头紧锁。去年冬天的大雪压垮千余间房屋,无款救济,春耕在即,百姓们却连种子都买不起哪。他想,能不能去京城一趟,想想对策呢?
  "大人,京城来书。"书童气喘吁吁地跑来,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
  袁了凡急忙拆开一看,原来是户部任职的旧年好友王世宗的笔迹。信中说,拟向朝廷柬议减免赋税的事宜,让他“速速进京,或可成之”。袁了凡的手紧紧攥着信纸。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
  三日后,袁了凡轻车简从,踏上了进京之路。小五子不停地抽着响鞭,马车颠簸着在官道上快速行进,他掀开车帘,看见路边衣衫褴褛的百姓正在挖野菜充饥。一个瘦弱的孩子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一把草根,眼神呆滞地望着远方。
  "停!"袁了凡没有等车停稳,就跳下车,走到那孩子面前。他从包袱里取出干粮递给孩子。孩子怯生生地,起初不敢接,后来又突然夺过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袁了凡蹲下身,摸了摸孩子枯黄的头发,心中一阵酸楚。
  到了京城,袁了凡直奔王世宗府邸。同榜进士,老友相见,分外亲热。袁了凡送上自己的新作《祈嗣真诠》《宝坻劝农书》作见面礼,王世宗拉着他的手:"了凡兄,你来得正是时候。明日户部柬议减免赋税之事,我已经联络了几位同僚……。"
  夜深人静,袁了凡辗转难眠。他披衣起身,在院中踱步。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他想起了白天在路边遇到的那个孩子,想起了宝坻百姓无数双期盼的眼睛,暗下决心……
  次日,袁了凡以宝坻知县身份见户部尚书,提出为京东百姓减免赋税案。一闻此言,堂上众官一片哗然。反对者大有人在,说边事吃紧,国库空虚,军粮缺空,不宜减免;说此举必将助长刁民懒惰之习;还有人说,正当盛世,吾皇圣明,百姓家家小康,户户殷实,何来减负?当适当增加抗倭银两耳……。
  户部尚书命宝坻知县陈报京东灾情。
  袁了凡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奏道:"诸位大人,这是卑职所在宝坻县去年的赋税账册。全县共缴税白银三万两,而百姓为此卖儿鬻女者不下百户。去年冬天大雪,压垮房屋千余间,冻死百姓数十人。如今春耕在即,百姓连种子都买不起,急需休养生息啊,何谈增加赋税?"
  朝堂上一片喧哗。袁了凡继续说道:"《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若百姓流离失所,国将不国。减免赋税,是当务之急,非但不是损失,反而是固本之策。"
  这时,好友王世宗站了出来:"袁知县所言极是。京东八县灾情最重,下官以为,当以宝坻县为试点,减免赋税三成,以便推而广之也。"
  堂上议论纷纷。最终,在几位重臣的支持下,户部尚书朱国桢拟上殿请圣上允准。
  袁了凡长舒一口气,他知道,今日没有白来,宝坻县的百姓终于有了一线生机。
  离京前,王世宗设宴为袁了凡饯行。酒过三巡,王世宗叹道:"了凡兄,你早朝那一番话,那一帮权贵哪有人爱听,就连那尚书朱国桢也未必真的爱听,你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啊。"
  袁了凡举杯笑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罪人又如何?只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袁了凡就算丢了这顶乌纱帽,又如何?"随后,两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临别,王世宗送袁了凡一函新镌刻的诗词《清风明月集》,并道珍重。
  袁了凡连夜启程赶路。早春的夜,月光如水。他人坐在马车上,心早已飞回了宝坻。小五子赶着马车顺着潮白河大堤往回走,偶尔一声鞭子的脆响,在夜空中格外清脆,那马的脚步飞快,一声嘶鸣,朝着家的方向,划破了东方天际。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