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勇气
 
 
jlyjlwh200  2004-06-10 10:07   收藏:8 回复:12 点击:2346          

   吃看来是件平常事,可有时也需要勇气。地球上万物丛生,有些望而生畏的东西,就可能是最佳的美味。因而有时如缺乏绝顶的勇气,最佳的美味,只怕一辈子都尝不到。
  有吃的勇气的人不是很少。我曾见过一耄耄老者将蠕动的秫秸虫用火烤得焦黄,然后张大嘴,将虫丢到嘴里,像吃江米条一样,嚼得有滋有味,别人看得直想吐;我曾见过一雄壮如牛的小伙子逮住一只胖老鼠,乐颠颠地塞进灶堂里,烧得渍渍冒油,剔去煳毛皮,趁着热腾腾的时候,对准脊梁一口咬去,嘴里塞满了肉还迫不及待地大喊:香,香,弄得别人直返胃;我曾见过一翩翩少年在山野中抓住一条蛇,掐去头部,一口向蛇咬去,竟然如原始人一般生吃了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以上这些都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而其本人则认为尝到了最佳食品。我有时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生了一张勇敢的嘴。
  纵观古今“勇敢的嘴”中,最值得称道的当数唐太宗李世民那张嘴了。据说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虫肆虐如黑云般遮住天日,不用说草木,就连牛马身上的毛都被吃个精光。唐太宗南征北讨,任何艰难都不畏惧,可碰到蝗虫也束手无策。他就狠狠地抓起一只蝗虫生吞下去,咬牙切齿地说:“蝗虫啊蝗虫,你要吃就吃朕的肝肠好了,不要再掠夺人民的食物吧。”前些时看电视剧《唐明皇》,不知作者是学识浅薄,还是有意歪曲,竟然将这件事安在了李隆基身上。究竟是谁?我们姑且不去管它,这种对蝗虫万分痛恨近而生吞蝗虫的勇敢行为却不能不令人感动。假如是我,恐怕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下咽的,因为我的嘴实在是一只怯懦的嘴,在吃上更是大大地缺乏勇气。
  我出身非贵却长了个阔肚子;生了个破嘴吃食还挺讲究。自幼就养成了心里容不得脏的习惯。记得那年的一天,我饥肠辘辘,扒着新盛出的小米饭,伴着茄酱蘸葱叶,香得直冒汗。吃着,吃着,在碗里却发现了一个大蚂蚁,老胃立时脾气大作,使出了翻江倒海的本领,逼迫肠胃内的秽物发疯般往上冲。我妄图稳住阵脚,微闭双目,紧锁双唇,努力控制着食道,憋住一口气,想靠这“一气”当关,造成秽物莫开之势,阻挡住肚内那些“叛将”的作乱。可一向最能屏气的我,却像是刚大战三百合一样疲惫不堪。食道犹如大坝开闸一样,秽物倾泻而出,直呕得五脏六腑颠倒错位,若非喉咙小,几乎挤出口外。
  自后,我不用说见了蚂蚁,就是见了小米饭,都要条件反射,直过了三年,才渐渐平和。
  这已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随着这些年闯荡社会,也学得野了起来,可唯独这张嘴进步不大,在吃上往往仍缺乏勇气。
  可一次朋友宴请,却使我大大出息了一次,使我的嘴也渐渐地勇敢了起来。记得在宴席上大家边喝边唱,倍感酣畅淋漓。我历来酒量欠佳,只喝了一盅,就有些忽悠了。最后一道菜上来了,醉眼看去是干嘟嘟、褐乎乎、脆酥酥。虽头脑麻木,嘴倒清醒,舌底生津,夹了一筷子,放到嘴里大嚼起来,立时一股从未尝过的美味溢满口内,似鱼胜似鱼。我的手几乎无法停下来,接二连三地向口里塞去。在我面前别的菜肴都已黯然失色。直到肚子填得大饱时,才想起问老板是什么菜。老板笑着说:“我说了你可别恶心,是蝗虫,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蚂蚱’”什么?是蚂蚱?我惊得立起来双眼,急忙夹了个放到眼前细细观瞧,果然是蚂蚱,不用说四肢健全,就是胡子还在呢。
  不知为什么,这次我的胃脾气好多了,只是蠕动了两下复又平静了。心想有什么了不起,脖子往下不都是粪便吗?蚂蚱和鱼不都是动物吗?鲁迅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我脑中也油然生出了自己是英雄的自豪!我忍不住大声地问:我是谁?!我是我吗?我用杯里的酒照了照自己,是我,确确实实是我,我骄傲了,我也有一只勇敢的嘴了。唐太宗也没什么了不起了,不就是吃了个蝗虫吗?可我不知吃了多少只呢?
  此后,我吃的勇气也自然大了起来,只要是别人敢吃的,我也总要试图尝一尝,什么蚕茧、蛇肉都在嘴中过了关,也因此多尝了不少美味。但一个关口我是绝对把住了,那就是国家保护动物我可坚决不吃。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