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说“送礼”
烟茶酒三开
2004-07-29 17:23 收藏:
0
回复:
4
点击:
5200
飞雁兄的话题很好,只是不太好论,理由我在回帖中说了。但他引出的“送礼”话题却是相当值得一议的。在下不才,对此却也见过不少的名堂,便也想发发杂音。
送礼之风自古有之
关于送礼,过去讲礼尚往来,基本上是双向的礼节行为,现在很多送礼都是单向行为,实质上变成了交易(法律称之为行贿受贿)。现在而今眼目下,很多事情如果不送礼,大体上是办不好或者起码不能顺利地办好的。当然这种变异并非始于今天,旧时官场上(明、清尤甚)就有卖官鬻爵,讼棍们用银子买赢官司等等等等。不过《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之类的“暴露文学”所描写的那些事,放在今天也不过稀松平常事而已。请客送礼之风当今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有三:其一,腐败。这是一脉相承的(权力失去监督);其二,权力分散。随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社会权力相对分散,握有各种大小权力的人急剧增加,利用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的人亦迅速膨胀;其三,急功近利。它犹如强效催化剂一般迅速化解着人们的道德防线,人人期望捷足先登,争先使出浑身解数拉关系:正是:
千金轰开万重关,
百事可为十面通。
送礼之种类演变
从我醒事时起,便知道有“送礼”之说了。只是那时物资匮乏,银钱稀少,送礼的档次与时下不可同日而语。
记得大哥要从农村招工调回城里,那时最时髦的叫“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于是便是送了一块“上海牌”全钢防震手表(价值120元,是我父亲两个月的薪水),于是上调奏效。
80年代开始普及电视机,电冰箱、金银首饰等,送礼又上了一个台阶。
9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送房子,送汽车、直到送货币,送礼达到一个新阶段。
社会进步得如此之快,送礼也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近年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性贿赂”,尽管还未成为正式的刑法罪名,但从其使用频率来看,把“人”拿来送礼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继出现的送礼还有:送文物、送职务、送岗位、送学位、送企业、送桂冠、送绿卡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什么都可以拿来送礼的时代了。
送礼已成为一门艺术
既然送礼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无处不在,如何送礼、作好送礼工作自然就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除了送礼的品种之外,送礼的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有明送的,有暗送的;有直接送的,有间接送的;有主动送的,有被动送的,五花八门。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公关部,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关系打点部”——其基本工作手段就是送礼。拿有些人的话来说,“需要有人去加润滑油!”
有人专门在研究,给女领导怎么送礼,给男领导又如何送;给局长怎么送,给处长怎么送~~~~``
据说我们四川有一个官,别人送了他一把沙发,直到一年他案发后搜查才发现,沙发瓤子里竟装有几百万的钱……事后这位贪官说,我既然帮他(行贿者)办了事,他就应该给我送钱来,我是说不对嘛,一把椅子就打发了?~~~~
新疆昌吉监狱政委、党委书记曹洪傲曾公开对自己的部下炫耀:我当官靠的就是给领导送礼。他洋洋自得地以为自己找准了人事制度上的薄弱环节,自己给别人送礼受到重用,部下给他送钱得到提拔,权钱交易形成如此循环,曾经让他颇为得意。
……………………………………………………………………
这就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现实,不知怎么说才好。
最后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送礼都有一定目的,朋友送礼是加深友谊,父母给孩子送礼是增进亲情,丈夫给妻子送礼是升华爱情,……这些属于正常的礼仪。其余的则统统都是社会恶习,当在扫荡之列。
----------------------------------------------
[话题链接]
http://my510.com/forum/adecoler.php?articleid=399062&userid=1269[
版主加]
作者签名:
无梦的岁月
原创[胡杨论剑]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