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江南梅雨时节
 
 
惠远飞  2004-10-05 23:13   收藏:0 回复:4 点击:5465          

   毕业以后,就到南方打工,四处流浪,从南中国的福建辗转到广东,因为生计的原因,也很少回家,大概有三年多没有回家了吧!虽然嘴里很忌讳和别人谈论有关任何“家”的话题,但任何与“家”、与“家乡”有关的事物都会时不时地冲击着我的思想。
  
   炎热的夏季刚刚过去,连绵的阴雨天气又来了,夹杂着一丝凉爽的冷风,开始侵扰我们过惯了光膀子、露胳膊露腿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了。
  
   南方的雨来的时候,是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来的时候,暴雨倾盆,毫不含糊,甚至提前一点先兆都没有,就那么来了,一下子就把人们置身于水的世界和水的海洋。纯粹意义的南方是指南部沿海的大部分区域,总是给人一种既干燥又潮湿的感觉,因为日照时间长,距离赤道近,所以干燥;又因为雨水比较多,一年里有很长很长的雨季,所以潮湿,在这样一个阴晴变换无穷的地方,于是总是那样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江南的梅雨季节来。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崇山峻岭的秦岭-巴山地区腹地,那里准确的说算不上是典型的江南。如果从地理学意义上来说,把南方和北方用“秦岭-淮河”这条纵横东西的地理分界线来划分的话,家乡位于秦岭大山的南麓,正跨在这条线上,我也基本勉强算得上是半个南方人,更不敢说自己是水草肥美、烟花锦绣的江南人了,但是我却常常以一个典型而标准的南方人而自居,更以一个江南人自居。 
  
   虽然我的家乡与南方甚至与江南并没有多少藕断丝连的、拐弯抹角的地缘关系,但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却总是毫不含糊地把二者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在这样的天气里,群山连绵的家乡似乎也因为氤氲的雨的到来而沾染上了一丝灵秀之气。
  
   阴历六月左右,当家乡的人们刚刚忙着收割完地里的麦子、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的时候,雨就来了。雨来的时候,大家从不感到惊慌失措。刚刚来雨,如春天飘飞的丝丝柳絮,一阵一阵的,天气也时阴时晴,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下着,一下就是一个来星期。老人们说,梅雨季来了。可是我们家乡并不盛产梅子,小时候的我们都喜欢明朗的晴天,对这没有来由、不明含义的梅雨心里充满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但雨却仍然这样下着,之后就渐渐开始大了起来,那些经过整整一个炎热夏季曝晒的恹恹的植物,经过几天雨水的清洗,早已勃发出新的生机,露出那绿油油的枝叶,含翠欲滴似的,在风雨中招摇。远山近水都一片朦朦胧胧,充满了诗歌的写意。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保持着一定的程度。我们这些孩子也从封闭了一段时间的世界里走出来,开始伸出敏锐的触角:山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嬉笑声,大家挽起裤脚、光赤着脚丫在山上追逐奔跑;或筑起一个个小塘坝,把山上的流水拦截起来,引流到各个地方,“灌溉”“梯田”;或者趁着雨停的片刻,四下里寻找捕捉青蛙……雨给大人们带来了一季安心歇息、放松的时间,大人们乘此机会,可以在家里打打扑克之类的,当然也给我们这些孩童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梅雨就这样持续一个多月左右,才渐渐趋于平静,天也随即变得响晴了,万里无云的样子。家乡的季节也自然而然地从炎热的夏季悄悄过渡进入有些凉爽的秋天,人们似乎像冬眠的小动物,很快就从蛰伏的状态苏醒过来,开始该忙活着新的农活儿了。
  
   梅雨自然也就成了家乡人们心里夏季和秋季的分界线了,它将一年痛快淋漓地斩成了两段,前面是夏,后面是秋,就好像家乡人淳朴、敦厚、善良的心灵一样,把善恶划分得一样淋漓尽致。
  
   上了中学,在地理课堂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梅雨”,知道了梅雨的前锋和梅雨的后锋,知道了梅雨的季节性、梅雨的形成……
  
   现在,身处南方。南部沿海的雨却往往让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巴掌大的一块天,镇子东头阳光灿烂,西头却是暴雨倾盆。正应了那句“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古句了。
  
   在南方,下雨的季节,总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想起家乡那“梅雨”季节来。同样的雨,但在南部沿海,你分不清楚一场雨和另一场雨之间的界限;同样的道理,你往往很难把有些事情分清楚,你很多时候还分不清事情的现象和本质,事情的真假。
  
   想想,这或许是因为远离家乡的缘故吧!
  

文坛.心路心语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