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愤青,痞子和中产
 
 
凌晨三点  2004-11-03 21:33   收藏:11 回复:32 点击:5827          

    
  
   每个城市都有这四种群体,他们生存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相互敌视,却又相互利用。在敌视与利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这个城市特有的即时文化,而每一座城市的原始文化,也在他们的身上演绎出各自的精彩。
  
   也有人说是这四种群体组成了城市,一座城市的灵魂掌握在他们的手里,通过他们的眼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座城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各有各的精彩。
  
   虽然他们的阶层不同,但他们还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的。首先,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事业有成,有着丰厚的薪水或是佣金;其次,他们都知道如何区分情有独钟与玩物丧志的关系,更懂得‘创造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的道理。而他们的区别,则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
  
   愤青们是这座城市里特有的一族,他们往往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白领,或是天之骄子。他们有着很高的学历,有着不如意的过去,对待感情就象死胡同里赶猪——不撞南墙绝不回头。在他们的眼中,这个城市是黑白的,绝不会有第三种颜色。而且是黑的多白的少,黑的东西,他们不遗余力的去抨击,把任何反对他们观点的人都视为敌人,把任何赞同他们观点的人都视为亲人。他们宁肯一夜无眠在网上与异见者唇枪舌战,也不肯在单位里加一个小时的班。他们视金钱如粪便,金钱与粪便有着同样的境遇:因为粪便是拉出去的,而钱是花出去的,拉完屎要洗手,数完钱更要洗手。所以,他们也从来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就象吃饭,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花钱的机会,就象拉屎。
  
   愤青们瞧不起小资,认为小资太矫情;也瞧不起中产,认为中产太投机;更瞧不起痞子,认为他们文化低。全世界唯我独尊,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而小资中产和痞子们却不愿与他为伍,因此,愤青们就更加有恃无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愤青们身上的棱角被现实磨平,他们不再用两种颜色去看这个世界,也开始偷偷的尝试小资们的生活,或是去了解一下痞子们的生活,然后择一而扳门,褪变成另一种阶级。
  
   于海飞同志说过:[b]只有永远的小资,没有永远的愤青。[/b]
  
   小资们是这座城市里特有的风景线,他们大部分都是白领阶层,虽然事业还刚起步,而他们却提前的开始享受起生活来了。
  
   小资们喜欢用大于自己实际收入的金钱来包装自己。特别喜欢包装别人能看得到的细节部分,象吸烟时一定要有芝宝打火机,喝红酒时一定要放些冰块在里面,笔记本电脑要全球最小的,手机要最新款的,MP3要全球最大的,坐驾要最个性的,做爱时的避孕套要带胶粒的,就连厕纸都得是维达的。
  
   小资们把追求时尚作为第一已任,小资之间也相互交流着最时尚的生活方式:哪家餐馆的菜味道特别,哪部电影喻意深刻,哪家店铺的衣服最富个性,哪种吸烟的方式最酷,哪种喝酒的方式最前卫,都会成为小资们效仿的对象。因此,往往在酒巴里有成批的小资女人清一水儿的穿着黑色裸肩长裙,把上眼皮涂成青色绿色黄色的彩妆,一眨眼,眼皮居然还能熠熠闪光,吸着520或是中南海,喝着科罗纳。好象这就是时尚,这就是生活。
  
   小资们喜欢把自己包围在一种氛围当中,窗外下了雨,男人们打开音响,听一些颓废的音乐,站在窗前一边吸着烟一边幻想雨中情,而女人们则喜欢双臂环抱于胸前,直勾勾的看着窗外的雨,想一些伤感或是暧昧的回忆来称拖这雨天,或是干脆找几个小资痛快的淋一场雨,然后看着淋湿了的自己,大呼——太浪漫了。
  
   小资们看不起愤青,认为每一个愤青的人晚上都不洗脚,更瞧不起痞子,认为痞子们粗俗,不懂风情,在他们的眼里,只有中产阶级他们才会正眼看一下,不过眼神里却充满了酸酸的味道,在愤青和痞子面前,小资们象只高傲的公鸡,而在中产阶级面前,小资们则象一只乖虞的小猫。在他们的眼中,这座城市是炫丽的,是充满诱惑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小部分小资们趋于理性,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忘记创造生活。很多年后,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离中产越来越近,有时候甚至于已超过了中产阶级,这令他们窃喜不止。
  
   也有很多小资们会突然发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以前非常迷恋的生活开始索无趣味,感觉以前的生活是漂移在现实之上的,他们想回到现实中来,做一个居家男人或是相夫教子的女人,他们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很多年后,那些曾经的小资看着新一代的小资们火红的生活,会叹一口气,低声的说道,想当年,俺也……
  
   于海飞同志说过:[b]小资就是没有伤感,也要创造出一点点伤感来营造气氛的一拨人。[/b]
  
   痞子们是这座城市里最能包容的一群人,他们也受过高等教育,也饱受过创业之苦,他们知道这个城市需要的是包容,所以,他们把一切都看得很开,他们不会为了名利而去刻意的改变自己,也不会为了爱好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喜欢在西餐厅里与外国人侃侃而淡,更喜欢在早点摊前跟街坊大妈唠唠家常。他们瞧不起小资的装模作样,就象小资们用的芝宝火机,烧煤油的,还得用火石点燃煤油,三天不用,就得充一回油,那种不中看也不中用的东西居然被小资们捧成必要的装备,不如五毛钱一个的一次性打火机实在,既能点火,又能启啤酒;看着小资们做爱时用套子,痞子们就想笑,心说,两个人亲热,中间还隔着层胶皮,那有什么意思?看着套着胶粒的小资们盲目的上下运动,便禁不住的教训起气喘嘘嘘的小资来:没有那体格,就别搞什么情趣!
  
   痞子们也瞧不起那些愤青,在愤青们对着痞子们骂街时,痞子会猜想愤青们的下一顿饭会不会还是方便面?对于愤青们的喋喋不休,痞子们不会象小资那样以理据争或是退居三舍,而是喜欢用精炼的语言来回击,往往一个照面,愤青们便哑口无言了。记得在三年前,在某网站,一帮在网吧上网的愤青们怒骂痞子们用公家的电脑上网聊天,痞子们不紧不慢的回答:这是我们的工作,不上网,不聊天,会扣薪水的。登时噎得愤青们无言。
  
   痞子们喜欢随遇而安,他们不喜欢锋芒毕露,倒十分喜欢笑里藏刀,杀人于无影之中,敛财于无形之下。他们知道‘智者当借力而行’的道理,对于目标,痞子们绝不会盲目的去追求,反倒喜欢用智慧让目标自己跑过来亲近他。痞子们道貌岸然,但有时候也会象泼妇一样骂街,骂街时思维敏捷,倒让观者产生无比的敬佩。
  
   痞们都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深藏不露。看上去一副大智若愚的样子,不象小资们大愚若智。他们喜欢简约的生活,但更注重品味生活。这与小资们的享受生活是不一样的。他们注重内在而非表面,比方说。如果喜欢,他们会花几千元去买一台专业级的收音机,但绝不会花十几块钱去买一个塞在耳朵里的‘半导体’。
  
   痞子们喜欢体面的占便宜,因为他们的实力并不一定会高于小资,甚至是一些愤青们,但痞子们却懂得知足常乐。因此,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同事堆里,还是在个性飞扬的朋友群里,痞子们都会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很多人把痞子当成了知已,虽然痞子们并不这么认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愤青们没了锋芒,小资们也没了时尚,但痞子依旧是痞子,痞子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是年龄增长了一些罢了,成了名符其实的老痞子。
  
   于海飞同志说过:[b]痞子就是把他们扔在哪里,都能活得很自在的一帮人。[/b]
  
   中产阶级是城市金字塔的塔顶,他们并不一定都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都有过传奇般的经历,而且这种经历并不止一次的发生在他们的身上。正是这些传奇般的经历,完成了中产阶级的原始积累,也开始了他们中产阶级所特有的生活。
  
   中产阶级不象小资那样时尚,也没有痞子那样会花钱,更不会象愤青那样乱讲。他们出言谨慎,举步缓慢,但每迈出一步,就足够小资,痞子和愤青们奋斗一生的了。
  
   就拿私家车来说吧,小资们的车是最富个性的,而痞子们的车是最实用的,而中产阶级的车却既不个性又不实用,但这不要紧,中产可以再买一辆他认为中意的车子,而小资和痞子们就只能望车兴叹了。
  
   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与小资和痞子们的生活方式大致是相同的,但生活质量却有天壤之别。小资们在休假时,游游丽江,玩玩新马泰就很知足了,而中产阶级却可以去欧洲放个大假,或是约几个同阶级的人士自驾探险。
  
   中产阶级比较随和,他们不象资产阶级那样目空一切,也不象愤青那样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他们感谢这个社会所给予他的一切,他们有时也会象小资一样盲目的去追求所谓的时尚,有时也会象痞子一样感受一下社会最底层的生活。
  
   不过这些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剂,他们并不真的会去追求什么时尚,因为他们始终在制造着时尚。他们也不会去真正的喜欢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传奇经历,他们也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中产阶级是自在的,他们并不需要为工作而付出太多的精力,先期的工作付出已如一座上满发条的钟,只要偶尔的校准一下时间,这钟就足够陪中产阶级走完一生的了。
  
   中产阶级羡慕小资们的潇洒,佩服痞子们的精明,惊讶愤青们的敢言,但他们却瞧不起资产阶级。中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之所以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甚至于政治地位,这完全取决于中产阶级的付出。资产阶级很有可能因为自身的问题或是政治问题而倾家荡产,或是丢了性命,而中产阶级却没有这种忧虑,他们是依附在资产阶级层面上,用资产阶级的资本和自身能力创造社会阶值而换取个人利益的群体,他们也知道,每一次的资本投入都会有一定的风险,而每一次的能力投入却都会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中产阶级并不羡慕资产阶级风光的生活,反尔,他们绝大多数人是厌恶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但这种厌恶,是任何人都不会发觉的。
  
   于海飞同志说过:[b]……一个中产阶级,养活了一百个无产阶级。[/b]
  
   无论是愤青,小资,痞子,还是中产,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共同存在于我们这个城市中,在各自的舞台,演绎着各自的精彩。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