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53)--第一次登泰山
 
 
jlyjlwh200  2005-01-20 10:30   收藏:10 回复:13 点击:5953          

  
  2005年元月20日
  
  从梁堤头回来,就不打算水陆兼程往回赶了。一方面坐船需要的时间太长;另一方面是两位老同志还没去过北京,想去北京看看。
  怎么走还不是走?身处农村学校工作的老同志难得有一次出差的机会,温河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曹县去北京必须回到济南,回来时间不那么紧张了,闲情逸致陡然而来,温何3人乘兴游览了济南的名胜。
  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趵突泉为全城72泉之首。面积达4万平方米,园内环境幽雅,泉水喷涌,煞是壮观;大明湖更是古迹荟萃,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真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游罢,又岂肯甘休?泰安距济南不过咫尺,而名冠五岳之首的泰山就位于泰安市和长清、历县二城之间。
  当年读杨朔的《泰山极顶》,对自己曾是多么大的诱惑呀?但那时只能是望文兴叹,哪敢想自己有朝一日去游泰山呢?
  今天机会终于来了,泰山就在脚下,不去游览,岂不遗憾终生?
  3人一拍即合,不登泰山非好汉,一定要登上泰山极顶,看看那美好的风光。
  那时登泰山,才真叫登山,完全凭自己的力气爬上去。哪像现在又有索道车,又有盘山路。多数人都只是坐车到南天门,从南天门才开始登山,岂不知落掉了多少美景不能观赏。可是不能吃苦的人也只能如此了。
  温河是一步步登上去的,温河那时也只能是一步步登上去,舍此你除非不上山。
  不少人选择晚间开始登山,登到山顶正好是日出时间,在泰山极顶看日出。
  可温河他们因为时间急迫,一大早就从岱庙向泰山顶上攀登而去。
  攀登的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其中不少外国人三五成群地前来观光。
  山中间凡是景点的地方都设有小商店和小饭店,价格比山下要贵一些,因为货物要花运费从山下运上来。
  当时的钱很难挣,从山下往山上运货全部是人力挑担。每斤货物是3分钱运费,一般的人只能挑100斤货物,一趟挣3元钱。有身强力壮的一天干两趟,可挣6元钱。
  温河真是佩服他们了,这些人挑一百多斤东西,登山者两手空空硬是撵不上他们,真是应了那句话,叫做背包的撵不上挑挑的。
  一个空手登山的人,来回一趟需六七个小时,还累得死去活来,想想人家挑挑的,挑一百多斤跑两趟,又怎能不令人佩服?
  这些挑货的人,上来时快步登,下去时都是一路小跑。
  每到一个景点,温河都要照像留念,各处均有照像的,照一次几角钱,给3张照片,一般的都照2寸黑白的。留下地址,那时真讲信用,人没到家,往往照片先邮到家了。
  泰山主峰是玉皇顶,海拔1540米。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至明清,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文人墨客吟咏题刻诸多,到处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被人们称为露天的历史和露天的艺术馆。
  给温河印象最深的是“五大夫松”。据说当年秦始皇登山封禅祭祀,走到半山腰,天降大雨,霹雳闪电。正好路旁有5棵大松树,枝叶茂密,可遮风雨。
  秦皇只好将轿子停在了5棵松树下,没有被风雨所淋。
  秦始皇十分感谢这5棵松树,当即下诏,封这5棵松树为“大夫”,从此,后人就称这5棵松树为“五大夫松”。
  据说其中有两棵松树已不是当年的松树了,而是后人重新栽植的。
  岱庙为泰山的主庙,为历代帝王封禅大典的地方,庙内保存历代碑碣151块。
  王母池有瑶池、道观、浓荫、清泉,是登泰山小憩和南麓消暑胜地。
  十八盘更是幽区,有石阶1594块。登至升仙坛如入仙境,往上直登南天门,回首俯视,如天梯高悬,有飘飘欲仙之感。
  黛顶是泰山主峰,景色雄奇壮丽,有碧露祠、日观峰、月观峰、瞻鲁台、仙人桥等。
  温河边登山边浏览这些景色,真是感到别有一番天地,大大开了眼界。
  尽管温河年轻,尽管温河身体不错,然而面对东岳之山路,仍累得汗流浃背,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每登一二里路必得小憩一会儿。
  由于出汗多,口渴不止。好在路旁竟是卖水的,大喊“一分钱管够”,意为只要给一分钱,就可以喝个够。
  尽管价格如此便宜,温河登到山顶,还是掏出了2角5分钱的喝凉水钱。
  据当地人讲,山上很凉,必须租用棉大衣才可上山,否则非冻坏不可。温河一看6月的天气,炎热似火,山上还能凉到哪去?何况走路都气喘不止,再拿件棉大衣上山还不得累死?
  温河豁出去了,宁可上山冻死,也决不能让棉大衣累死。不管路人如何拦截劝阻,温河毅然决然不租,义无反顾地向泰山顶端攀去。
  其实都是租大衣的人搞的鬼,温河攀登到山顶时,丝毫没感到凉意。心中庆幸自己的英明决定,也为以后登山积累了好经验。
  上到山顶,温河最感兴趣的是望海石,一块大石头昂首挺立。温河兴致大发,手拿一把扇子,三两下就攀上了望海石顶,右手执扇子,遥指苍天;左手叉腰,摆出一种自豪无比的神气。请照像师拍下了这一历史一刻。
  站在望海石上,远处一望,真是天海相连,薄雾笼罩。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那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十分淡薄,望海石随便爬,无人管。
  到了1987年温河第二次登泰山时,距第一次仅仅8年,望海石已经被人们攀爬的光滑无比。温河想重演第一次的“辉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得逞。
  事隔5年的1992年,温河第三次登泰山时,望海石已被护栏护住了,再也不允许人们攀爬了。
  人类的进步给古迹保护带来了生机,这也应该说是中华民族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游完泰山,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因为时间不允许,温河们放弃了第二天看日出的打算,顺后山路向山下而去。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有实践者难有体会,只有亲自登山者体会才更深。
  下山时,大腿已经严重拉伤,向下走一步,腿钝一下,那种滋味真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远比登山难受得多。
  尽管下山也不易,终究比上山快得多,只用一个多小时就下到山底了。此时的泰安城已是华灯初放了。
  真是累坏了,温河在外面顺手买了个面包,回到旅店吃完,埋头就睡,一觉醒来,已是艳阳高照了。
  第二天困难期上来了,两条腿疼得难以忍受,走起路来比瘸子还艰难。上公共汽车竟然抬不起腿来,必得售票员搀扶。在他们的眼中,温河就是个残疾人,哪知是登泰山惹的祸?
  杨朔在《泰山极顶》中写道:“登泰山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些寡淡。”
  然而对于温河来讲,虽然没有看到日出,但是泰山那雄伟、壮观却永远留在了心中。尽管温河此后又登过许多名山大川,可回忆第一次登泰山那一幕,仍然感到美味无穷。
  那气喘吁吁,那汗流浃背,那饥肠辘辘,那干渴如烟,那一瘸一拐,无不成了温河最大的自豪。
  
  

文坛.浮 世 收录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