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64)--确定中心
 
 
jlyjlwh200  2005-03-02 07:37   收藏:5 回复:11 点击:5637          

  
  2005年3月2日
  
  文体局的全称是文化体育局,是文化局和体委合在了一起。
  体育成了温河主抓的工作之一。做为县级体育实质就是训练、竞赛和群体三大块。
  温河过去虽然对有些体育项目比较爱好,那只是粗浅的,要说领导体育工作,应该说纯属门外汉。
  因此要想抓好这方面的工作,还真得下番功夫。于是温河工作伊始,就是开展调查研究。查遍了永吉县所有的资料,与体育股和体校的全体同志促膝谈心,征求他们对搞好全县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复调查研究。温和对体育工作渐渐地熟悉,也明确了尽管体育工作有三大块,但必须突出的是训练工作,就必须坚持以训练为中心。
  县里开办的业余体校就是搞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向上级输送人材和为各行各业培养群众体育运动骨干。
  任务明确后,温和首先召开了有关人员参加的项目设置讨论会。
  那时,体育始终是大老难单位,虽然队伍人数不多,但各揣心腹事,交织着各种矛盾。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很少从工作利益出发,多数想什么事情都符合自己或自己的小集团利益。
  在研究项目时更是意见分歧,都说自己项目重要。
  究竟确定什么项目呢?这对于刚走上体育战线上的外行领导不能说不是个大难题。项目确定对了,体育工作上得就快;反之则会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
  速滑班刚建,不出成绩,而且经费需要多,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就准备把它砍掉。
  这时温和早已通过走访外县和查阅国内体育发展趋势的资料,明确了发展体育项目,必须根据本地特点,发挥优势。永吉冬季寒冷,正适合发展冰上项目,于是温和力排众议,仍把发展冰上项目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
  不久,吉林市召开了体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地区发展体育工作的战略:要以田径为基础,冰雪为重点,发挥优势项目,发展传统项目。温和第一次的决定就与市里会议精神不谋而合。不仅更加坚定了搞冰上项目的决心,同时也使对冰上项目有意见的同志闭上了嘴。
  最后,永吉县体校的项目设置以冰上运动为重点,成立了速滑班,并且增加了短跑道项目。
  发挥优势项目。永吉县少数民族多,少数民族很擅长摔跤,就成立了摔跤、柔道两个班。
  发展传统项目,当时群众对篮球运动十分喜欢,成了群众喜欢项目,又成立了篮球班。
  根据各项目必须以田径为基础,特别是省市定期召开田径运动大会,没有田径项目,比赛永远出不了成绩,田径班也成立了。
  温河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工作,终于将项目设置这个重要难题攻下来了。
  项目确定后,温河亲自把关,在全县各中小学选材。业余体校不收费。很多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来训练,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想通过体育这个途径给自己的子女找个出路.
  因为业余体校运动员输送到省体校,就属中专生了,将来按国家干部分配,那时对于就业可是个大事.
  省体校毕业后,竞技水平高的到省各专业队,差些的分配到有关部门从事体育工作.
  所以在选材时,温河亲自参与,严格把关,各个项目都要求教练员拿出选材标准,然后按标准给报名者打分, 按名额录取.
  通过严格把关,这一年体校招来不少好的人才。
  在选材中,发现人材,随时录取。
  有一次,体校校长向温河汇报,两家子公社有个钟国才,身高已到了1.90米多了,是打篮球的好材料,体校动员,但由于家庭困难拿不起伙食费来不了。
  当时,能长到190多的人也不多,温河见这么好的条件弃之实在可惜,就批准体校将钟国才动员来,温河批准免收钟的伙食费。
  钟国才高兴地来了,可由于家庭生活困难,长期缺乏营养,走路都直打晃,别说跑了;篮球更是连摸也没摸过。
  温河见此,就鼓励教练员要有信心,先从体能练起,让他学会走路,再到慢跑。
  经过半年,钟国才体力大增,篮球基本技能也掌握了。后来省体校发现了,把钟国才录用了,最后成了省篮球队的队员。
  还有个丁秀慧,女孩子也长到了190 公分,力气极大,只17岁就能一支胳膊夹起200斤大米袋子.,经训练后来也送到了省体校。
  温河发现好的材料,决不让其流失。
  当时35中学有个刘英凯,家境困难,可有毅力,中长跑成绩很好,温河就要体校吸收过来,并责成局体育股给其买了套运动服,还特批准给其减免了伙食费。
  体育训练特别费钱,不仅场地器材需要大量经费,而且要对体校住宿的学生给以伙食补助。县财政每年只给1万钱训练费,显然是不够的。
  温河就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保证体校基本训练器材的购置,并给学生建起了食堂和宿舍。业余体校训练的学员都是各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各乡镇中小学读书,到体校后,就得转学到县城。由于爱好体育的学生学习质量普遍差,各校都不愿接收。温河只好反复和教育局和各学校协商,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
  冰上运动不仅费钱,而且人也受罪。
  每到冬季,就得在体育场的400米跑道上泼水浇冰。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大家用水车推水,着实艰苦。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温河经常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推水浇冰。
  冰场浇好后,决不是一蹴而就,冰面必须保持光滑,往往滑个三两天,冰面就不光滑了,再得泼一次水。一个冬季说不上浇多少次冰了。
  开始速滑班夏季只能搞素质训练,所以每年冰上训练的时间也只能是三四个月,很难出成绩。
  后来吉林市建立了滑冰馆,永吉去吉林不过30华里。于是温河筹措资金单包了一辆面包车,天天拉着速滑班的学生去吉林市训练。
  速滑班无论冬夏都可以训练了,大大提高了训练水平。
  温河抓了三年体育,这三年是体校大出人材的三年。速滑、摔跤、柔道、篮球四个项目共向省市输送了10多名人材。
  

文坛.浮 世 收录   原创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