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记1——关于小甄
 
 
三木子  2005-04-05 20:46   收藏:0 回复:0 点击:5106          

  
  应该说他是其貌不扬的那种。个子不高,漆黑的脸,长相没有什么特点。但读了他的小说,却是另外一种感觉。
  小甄的家在农村。家庭条件应该说并不好。他给人家做工,每月只几百元钱,仅可维持生计。每天上十几个小时的班后回家,他还要看书写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写出了两部中篇,是勤奋的,努力的。
  初次读他的小说,是一篇描写养鱼人生活的中篇。尽管文字和语言还显稚嫩,但,那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有一全新的印象。
  后来读了他的小说《英雄路》(后改为《第一百只羊》)的时候,就感觉不太一样了。除生活厚重外,还在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变化。小说写一残疾的孩子的命运,通过这一特殊人物的遭遇,展现了社会转型期时代,社会物欲横流,人物扭曲变形,自然与人的心灵异化的形态与过程,从而深刻地揭露和鞭挞了这个社会的虚伪、野蛮、变态和欺诈,撕下了戴在人的脸上的假面具,无情地戳穿了人们的信仰的真实面目。最后,这孩子死了,变成了一只人蟋蟀,在曾经属于自己的那个村庄上徘徊,反思,与邪恶抗争,直至到达天堂。我曾经说过,这篇小说是宝坻文学2004年的重要收获之一。
  后来又读到他的一篇散文《水上的旗》,感觉让我震撼。作者写了一群以出鱼坑为生的“打网人”的生活。通篇用绚烂的文字,富有张力的叙述,将打网人的生活、心态、形象,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打网人分兵两岸的行动,还是他们一谈就走偏的谈笑,再就对春天太阳的转动、小草拔节的感觉、铺天盖地的花瓣雨、那水上的旗帜的出神入化的描写,精到而传神,为我们留下了一篇难得的美文。
  记得去年,要过年的时候,他请我和云洪喝酒。我们在文化馆的对面的小店里,简单地要了几个菜,喝了起来。那次,我才发现,看了他的人,你怎么也不会相信那些苍茫的文字竟是出自这样一位几近木讷的孩子(长的象孩子,其实已经31岁了)之手。
  听说他最近去了次北京,拿着自己的小说到几个大的出版社找出路,最后碰壁而归。这样的结果让我并不意外。但作为一个初步步入文学之路的青年来说,就未免太残酷了。如此我们会让他不仅对文学感到失望,还会对这个社会、世界和人生感到失望的。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生杂记]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