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记4——关于玉春
 
 
三木子  2005-04-12 21:22   收藏:0 回复:1 点击:5432          

  
  
  想起玉春,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他在郝庄借住时的情景。那时,他新婚不久,才从大白庄过来,租了村子里人家的房子住。那是一间旧的西厢房。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那样多的旧报纸,把屋子的墙壁从地到顶都糊遍了。有新的,也有旧了的。只要你睁着眼睛,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或者躺着,哪个角度都可以读到一段旧闻。
  那大概是82年左右吧。我已经发表了几篇小说,写作已经成为我的全部爱好。每当听到哪里有业余文学爱好者,我就会找上门去,学习、求教,互相交流。玉春就是这样认识的。他在县水泥厂工作,一副高大的个子,厚厚的肩膀,不怎么爱说话,却多有谦和的笑容。他在车间做过工人。一次我去他厂里找他,看到他身穿工作服,头带防尘设备,全副武装的样子。因为水泥有污染,这是必须的。但在我看来既滑稽又新鲜。我们在一片机器轰鸣中大声交谈了5分钟左右,就不得不告辞了。
  后来,每当自己没啥事的时候,就去他家。他家与我家不远,只隔了个水塘,绕道也就是三百米的样子。他家的床边有一个小箱子,每当我去,他总是打开那箱子 ,从那里面将作品拿出来。那些诗歌或是记在用针线订做的本子上或干脆写在纸条上。有时他读我听,有时也让我自己看。他写的诗歌,属于豪放的那种居多。写得很好,很有气魄,多与水泥或他的工作有关,后来我就叫他“水泥诗人”。
  一天,我去他家,他拿了报纸说,你报电大吧。我拿了报纸,见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招生简章。我说,好啊,咱们一起报名。后来,他没有去报考。因为他是合同工,他们厂里不给报销学费。我考上电大,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说首先应该感谢玉春的。
  人与人的交往的走向变化莫名其妙。时而交往多,时而交往少,有时甚至没有了丝毫的联系。我与玉春的关系就是这样。后来我们就无缘无故地忽然的没有了联系。我想大概与他的搬家有关吧。反正找不到什么明确的原因。
  有一次,大概是回家吧,我走了条平常不怎么走的路,却偶然碰到了他和他妻子。那是晚上,两人出去遛弯回来的路上。我们在昏暗的路灯下见面了。他家就在离那里不远处。因为时间太晚,怕不方便,就没有去。只是说了一会闲话。知道他已经在一家很有名的航空摩托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当主管会计师。玉春发家了,买摩托车挣了不少钱。自己有了楼房,有了汽车,有了我没有且渴望得到的一起。
  我,说的好听一点,是那种不趋炎附势的人。说得不好听,就是不适应现代的社会和生活。我面对富人天生有着逃避的心理。宁愿自己看不见。没有看到就不存在啊。
  因此,我们没有了联系也就很正常了。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玉春所在的那个公司也早已经破产多年了。也不知道玉春现在在哪里。但我知道,我和他是两类截然不同的人。就在我仍然醉心于象牙塔中的文学的时候,他已经果断地抛弃了文学,来到了市场的大潮中搏击奋斗了。可以说,尽管他有着文学的天赋,但他同时还有着适合时代需要的特质,这个社会或市场的大海上更适合他的生存。他才是这个时代的骄子。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生杂记]    查看回帖   回  复   


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转自“胡杨林”(www.my510.cn),并付给作者稿费,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