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2005-11-01 09:39 收藏:1 回复:10 点击:5772
朗诵诗也有意境
——杨克《春天漂流书》赏析
我历来不大喜欢朗诵诗,感觉朗诵诗平白如水,没有意境,没有回味,有的甚至是长篇排列的口号。朗诵诗是现代文学中的口头传唱文学,它不用文字就可以通过朗诵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接受作者的思想,读者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在现场和朗诵者同样疯狂地感受诗的灵魂,因而表现的是流畅、易懂和激动,少的当然是一份蕴藉和含蓄。今读杨克的《春天漂流书》,耳目为之一新,原来朗诵诗也可以写出意境。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洲。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园长凳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之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2005年,为庆祝第十个“世界读书日”而举行的大型阅读推广公益活动——“春天漂流节”活动,由湖南卫视倡导,借助电视传媒的特殊优势对图书漂流加以改良和提升,一方面通过事先调查摸清书友的阅读取向,另一方面通过名人学者重点推荐,科学确定漂流书目,使得图书漂流组织更为严密。中,现场群众在国家图书馆前,集体朗诵了著名诗人杨克为活动主题而创作的朗诵诗《春天漂流书》。
《春天漂流书》同样有着流畅、明快的旋律和清新、向上的语言,但他不同于口号诗的苍白和生硬,而是通过意境向听众展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书与河流的画卷。诗的起首两句:“每一本书都是一只宝瓶/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瓶子漂流,千古流传,没有什么希奇,而这两句输给听者脑海的是一条春水荡漾的河流中,漂浮着一只闪烁光芒的宝瓶或者是一本色彩斑斓的宝书在清澈如水的大眼睛中流动,充满着明亮、深远的意境,把人引向了一个轻松、愉快、流畅的世界。
瓶子是书本,也是知识、文化,它漂流在春的河流;河流是历史,是文化的传播和对知识的追求。“她跑着,跳跃着,从春天出发/源自/心的泉眼,/沿着五指的小溪,手臂的河流/从上游的你,漂到中游的他,下游的我/她可以比春风更慢/也可以比春雨更快/从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到婚姻登记处门口/从轰然起飞的客机/到流通四海的地铁/河流过处,尽是年轻的面孔”。很明确地指出图书漂流的特点。同时也象征知识的生命,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对书本的阅读,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步行街、公交车站、建筑工地,还是婚姻登记处、客机、地铁,都无时无刻不在阅读书本、不在流传知识、不在展示文化。朝闻道,夕死可以,学习者,永远有着年轻的心态和心境,永远不老。
诗的第三段是对历史文化传播过程的功效的总结。“一本书在漂流途中/一路把古老的汉字打捞/甲骨、钟鼎、汉简、活字印刷/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心情/甚至不一样的马路的颜色/从内心出发 回到内心/从春天出发 回到春天”描绘的是文字及书本的变迁,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学习知识的人,永远保持年轻的心理,永远是从春天出发,回到春天。第四至第七段是对知识的力量和学习态度的赞美。“每一页文字就是一枚/渐次打开的干净草叶/连着春天姹紫嫣红的原野”。意境明朗、清畅,让听者或朗诵者在诗歌的描述中,把书本与春天结合在一起,回应了世界读书日的主题语——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下身残疾的人,因知识而高大;聋哑人,因知识而有号召力;孩童因知识而成长;智者因知识而深沉;狂妄者因知识而自知;盲人,因知识而看清了自己。知识,能使“凋谢的人获得重生”。
第七段是对前面三段的总结:“生命的热情让沉默的雪山/在呼喊中轰然崩溃/书的力量 比所有的军队更强”。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这无不是书本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近读《两汉朝野演义》知道,有个小王爷就是因为习读了一部《尚书》,才被皇帝立储。当代也有愿用一个师换一个科学家的传说,不就是证明知识的重要吗?其实,杨克已经在诗歌中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我所以这样饶舌,就是想说此诗的特点不比一般的朗诵诗,它有着深远的意境让读者、朗诵者和听众在沉醉意境的静态中突然抬起头,放眼千里,望着深邃的蓝天,感受春天的活力,凝聚书本的力量和召唤。
“走吧,别告诉我你只是一滴水/别告诉我你只是/浩瀚河流下的一只瓶子/流水叮咚的手指过处/生命细小的红绳/织出一个鲜红亮丽的中国结/向远方,向智慧之河/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不停地漂”。杨克是一个中国诗人,他诗中的书本和知识,指的是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有着好学向上的精神。一个中国结,就是我们文明的结晶和象征。滴水、瓶子、手指、春水、红绳、黑眼睛,构筑了色彩鲜艳、明媚的图画,创造了清新、快乐、悠长的情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书本的快活和力量,让我们沉醉在智慧之河,不停地漂流,像知识一样。
2005年10月29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