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孔子的自我意识

写作者:流风回雪     日记本: 揽镜自照

日期:2006年09月0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13

  今日浅读几章论语,忍不住断章取意.让大脑做做体操,预防老年痴呆.
  近日总联想关于"自我"的诸多问题.
  传统的教育认为"大无畏"滴才是好人.好人都"无私"不"自私".好人需要漠视自我的需求,关注旁人的需求.这些东东从小接触,感觉麻木的无法深入.
  现代教育推崇:孩子出生不久,父母就帮助他照镜子,目的是激发自我意识.
  
  目前的公司老总是个很有管理才能的人,自上任所有员工薪水翻了一倍,之后开始大搞企业文化,提出过"利他性利己"的理念,也看到很多人长篇累读的阐述如何理解这种理念.当时心里暗笑,遇到有文化的老总了呵.他在管理中运用的无非传统儒家思想--先富后教."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今日读到: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志向,原本就是非常自我的东西.想让老年人安逸,朋友信赖自己,年少者归依自己的孔子,他于自我的要求,是期望通过不断的自身修养以达到一种人格魅力,实现自然吸附.
  颜渊想要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是种顺其自然的朴实状态.
  子路的自我意识,等同于车马轻裘,混同在朋友他人之间.
  再深入一个台阶去想.越是深入自我才越能明了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应该怎样去生活.才能愈发的尊重自己以及生活.
  
  一向缺乏追求,依赖于一个简单的环境,生活的随意并且任性.从来不想教育别人也不希望被别人教育,与现实中的圈子保持一种很边缘的关系.想想自己渴望的生活,无非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又读到"子路从而后"一章,关于"出世与入世"的辩白.感动于最后一句:"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己知之矣."
  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是君子的义举.结局是已知的虚无,却要做自己认为需要尽到的努力.
  孔子的自我意识是无论结局如何,始终不放弃自我的成长以及修缮.
  儒家的思想总是给予人力量的.试图推动社会.即便如此也不要求人缺失自我.因此不懂传统教育中一味讲奉献是为何.难道是对传统的传统的误解.
  总之,失却自我的奉献终会因为自我的干渴而很快枯竭.
  好在现代教育更加科学人性了.为妮感到一点安慰.
  
  

完成时间:2006.09.06 02:08:1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