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赵姨娘的猜想
《红楼梦》中赵姨娘的形象,给人们一种反面人物的感觉。也曾被探讨为是一个塑造不太成功得人物。
在文学创作中,往往需要有些题材。写小说的题材,就是平时听说的,看见的奇怪的人和事,编织穿插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和遇见,便形成了小说的骨架。然而,在穿插过度时,还需要一些“桥梁”和“涵洞”,使小说的流程顺利通过。这些“桥梁”和“涵洞”就是一些景物或人物。《红楼梦》中赵姨娘也可以算是一个过度所用人物。
在《红楼梦》中,作者标出了“金陵十二钗正钗”,言外之意还要有“金陵十二钗副钗”。然而,众多好女儿又选谁进“金陵十二副钗’呢?好象作者也拿不定主意。这个问题留给后来的读者,也引发了无休无尽的争论。本人在写“金陵十二钗副钗”诗绝时 ,根据作者 “正钗”是大观园中的主要女性人物, 挑选比“正钗”稍次一些,而言行为作品主题又起到一定作用的定为“副钗”。其实,这种挑选在每个读者心目中,各有不同,也是任何人都无可非议的。因为这个问题连作者自己也因条件有限,已是很难选定的。正所谓,往往写书前,是作者谋划题材;写书后,反而是题材教育了作者。这就体现了题材编织的多变性。
根据“金陵十二钗副钗”的定格,也就可看到书中有着很多对比陪衬人物,我们在这里就选出“红楼十二衬”赵姨娘当然要在其列了。1.赵姨娘 2.刘姥姥 3.秋桐 4.宝蟾 5.金桂 6.王善保家 7.焦大 8.贾瑞 9.贾琏 10.贾环 11.薛蟠 12.净虚。当然,书中还有大大小小这种人物。在一个故事过度到另一个故事时,一定要有因果关系,每个人物做事说话都有特定性格,这些不能说的话,不能做违背性格的事,就要添一个另样性格的人来过度穿插;“红楼十二衬”就多半是这样的人物,可能也有临时拉来“记时工”。在起伏跌宕的事件之前,就要出现一些这样的人物,有的一闪就消失了,有的只是最后稍做一下交代。然而,故事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些人物的。
书中赵姨娘的形象,在故事矛盾的风头浪尖处多处出现,常常把矛盾激发到新的高潮,衬托主要人物发挥出自身的情感。然而,赵姨娘的形象却被评家提出异议;在这样一个环境是否可能产生这样一个人物。
赵姨娘的形象,现在很难看出是否作者起初的构件题材。小说常有她家嫁接过来的故事,家庭生活中,常有矛盾。很多人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了变化。为人处世,每个人都在自身修养中熔炼耐性。很多人初始有一定耐性,条件改变后,耐性减退后常常撒泼,这种现象在婚姻前后常能体现出来。赵姨娘是否婚前不错,婚后而变呢!书中没有交代。
赵姨娘是不是美女?书中没有描写。作者选用这个人物,只是要去衬托别的主要人物;说白了,她就是个陪衬人,所以没有重笔渲染。从女儿探春着眼,赵姨娘年轻时很可能是个美女,这也可能就是被贾家纳妾的原因之一。有人说;从贾环的容貌着眼是否美女还要另看;是的,儿女俊丑的原因,只有母亲心里最清楚,别人的议论都是猜测。有很多种原因可以不象合法父亲。身体不好,突然变故等等。
赵姨娘不是美女,也不是淑女,怎么到了贾家?还有个可能。书中有个焦大,就曾经是战场硝烟中走来,是生死存亡边沿上的人,常常就有生死之交,而生死之交托孤者也是很多的。家族大了,三辈子四辈子交情的也是有的。虽然作者书中不去交代,这样创作也是说的过去的。他就是对这种人物有些厌恶,不去过多的渲染,也是无可厚非的。
探讨《红楼梦》的学问,我的水平还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写写心得体会是每个读者的情感抒发。你要是个追《红》者,就该去仔仔细细去读,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红楼梦》是小说大世界;从主题到寓意,从骨架到细节,众多主要人物都那样鲜活,每一个事件都是那样生动。那些飘逸的人物心理,很多都充满诗情画意,存在着高贵的文化底蕴。那些丰富的社会经验,充满着无尽的处世手段。那些超凡脱俗精神理念,又创造一个圣洁精神世界,感染着读者向往那无尽飘渺桃园生活。
读懂了《红楼梦》,你的精神面貌将有巨大的变化。
2007.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