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一个孩子眼中的上海母亲(摘自新浪BLOG)

写作者:那片飘落的叶子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07年01月2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04

   我家跟很多人家不一样。我的父母都是知青,他们是很晚回城的那一批,在他们之后,就没有什么人插队了。我妈妈是上海人,爸爸是天津人。他们是在插队的时候认识的,也是在那个时候好上的。我跟妈妈讨论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当初为什么会跟爸爸在一起,既然并不是从心里特别喜欢这个人。妈妈说,那是一个特别的时期,他们都还是孩子就离开了家,在遥远的东北,又冷又艰苦又寂寞,互相之间爱情的感觉少,相依为命的感觉多。谁都没有依靠,人又总是想找一个依靠,所以,很多知青都是在那个时候定下终身大事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为生活所迫。
   妈妈是上海女人,不知道你对上海女人有没有了解。
   我想说的正是这个。我不喜欢上海女人,就是因为这个。我觉得她们特别会在各种环境下找依靠,都是为了自己的能舒服、能省事,可是环境一旦改变了,她们需要新的依靠了,原来被依靠的那个人马上就会被淘汰,不淘汰也会被打入冷宫,或者天天被指责,一直到那个人待不下去了,自己主动离开。她们就又可以自由选择了。我妈妈身上其实也有这种特征。她自己也承认。我告诉她,如果她不肯改变这种做事方法,她就永远也找不到幸福。
   妈妈和爸爸在一起,当时的妈妈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个男人保护她、陪伴她、替她跑前跑后干重活。其实,她并没有真心爱上爸爸,即使有一点儿爱,也是因为爸爸能满足她这些要求,别人不吃她那一套。这么说起来,他们的婚姻基础并不好,有一种相互利用的色彩。
   爸爸爱妈妈可能比妈妈爱他要多一些,但也是经过了现实的分析的。爸爸家的出身是工人,兄弟姐妹多,都没受过太好的教育,不能说没文化,但实在太平常了,到现在,姑姑、大伯和叔叔们还在为了孩子们的住房紧张着急。妈妈家可不一样。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医学院的教授,惟一的一个舅舅现在在日本,也很有钱,外公、外婆都被舅舅接到东京去养老了。后来,外公、外婆不再是什么反动学术权威了,国家把当年没收的房子还给了他们,据说,那房子也很值钱,现在租给了一对在上海开公司的日本夫妻,一个月好多钱,都归妈妈所有。用妈妈的话说,她那时候是“凤凰脱毛不如鸡”,所以,跟了爸爸是纯粹的公主下嫁。以爸爸的条件,能娶到个上海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小姐,也就是在那个时代,要是现在,他根本就没戏。
   爸爸和妈妈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从小就有感觉。爸爸是那种生活上特别俭朴、能凑合就凑合、怎么着都不挑剔的人,妈妈不是。妈妈很讲究小情调儿,只要有条件,她就会尽可能地恢复原来在上海时的那种风花雪月的生活。用爸爸的话说,虽然凤凰看起来不如鸡了,但那只是一时的,“有朝一日毛长齐,凤凰是凤凰、鸡是鸡”。
  

完成时间:2007.01.25 14:33:0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