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晚上,河南谜群举行了一场颇具特色的“丁亥迎春联谜晚会”,我为此赶制了几条“对联谜”,先复制如下,作为谜例:
1.日照门前留竹影(字)简
月沉风里闻鸡声(字)肌
2.鹊噪鸠鸣布谷唤
麦青韭绿菜花黄(成语)有声有色
3.喜鹊登枝唱
红梅报春来(桥牌术语)开叫花色
4.皓月生辉光万户
华灯吐艳照千家(运动员)房广明
5.万户管弦歌盛世
满天焰火耀良宵(外交文件)联合声明
为便于说明问题,再将我以前在谜刊上发表的一条旧作也依序排列如下:
6.点点轻舟腾巨浪(字)忍
阵阵渔歌荡春风(化妆品,商标各一)曲发水
(说明:此谜原载1997年《椰城谜苑》,谜面联句乃从某对联书上摘来,平仄不谐,姑且不论。)
细看上述谜例,我们发现:
一.第5条是有附加字的对联谜,其余则无附加字。
二.第1条和第6条上下联分别扣谜底,其余则上下联合扣一个谜底。
三.第1条和第6条的不同之处在于:
1.第1条上下联谜目相同;
第6条上下联谜目相异。
2.第1条上下联谜目相同,谜底字数也一样;
第6条上下联谜目相异,谜底字数不一样。
除了上述分类,还有:
四.山下联谜目相同,但谜底字数不一样。就不再举例了。
五.山下联谜目不同,但谜目字数相同,谜底字数也一样多。谜例见下文所引卞丁的对联谜。
下面探讨问题:
问题一:
没附加字的对联谜能称作对联谜吗?
先找定义:
《灯谜小词典》是这样说的:“用对联的形式作谜面,联句可借用现成的,也可以自撰。先按联文内容猜出谜底,再加上“对、联、偶、杖”等字样即可。”
若照此对号入座,除了第5条以外,其余的就被排除在对联谜之外了。
但据我所知,如今许多对联谜均无附加字,如,以作对联谜著称的郑祚昌先生的作品,谜底大部分均无附加字,但也没见到人们对此有何异议(恕我孤陋寡闻)。另外,“丁亥迎春联谜晚会”上,在诸多作者的联谜作品中,除了本人的第五条外,其它的均无附加字,难道都毙了不成?
所以,我的第一条意见是:
只要是用对联的形式作谜面,就可称作对联谜。
不过,如何区分带附加字的对联谜和无附加字的对联谜呢?思虑再三,竟无良策。先做个问题放在这儿。
问题二:
对联谜是像第1条谜例那样,上下联分别扣谜底好呢?还是像其他谜例那样上下联合扣一个谜底好呢?或者两种都可以?这也实在不好回答。我个人的意见,为繁荣对联谜创作,还是两者均可吧。
问题三:
对联谜的谜目和谜底的字数(特指上下联分别扣谜底的对联谜)有无必要相同?
以前,好像还没见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前天和卞丁聊天,他和我想到一起了,一致认为,这是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尚无权威定论。
我个人意见:上下联分别扣谜底的对联谜,其谜目字数应该相同,其谜底字数不管多少,也应该一样多,像谜例6那样的对联谜应该尽量弃之。
理由是:
对联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上下联字数相等,有一种对称美,而对联谜在发表时,若因谜目或谜底字数参差不齐,就破坏了这种美感。
问题四:
对联谜的谜目是否要求相同?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只要谜目字相同,谜目不同也可以。
如卞丁的对联谜:
杨家将,岳家军,数代豪杰,佳话载书册(古书目)儿女英雄传
包公湖,林公坝,两朝名吏,胜迹成画轴(古画名)清明上河图
此联谜谜目虽不同,但“古书目”和“古画名”同属文艺大类,看上去赏心悦目,谁说不佳?
当然,这属于比较特殊的谜例,通常还是谜目相同比较容易把握些。
总结以上看法,我认为:
对联谜有无附加字均可称作对联谜,而如何区分待定;上下联同扣一个谜底或上下联分扣各自谜底均可;若上下联分别扣合谜底,则要求上下联谜目谜底字数相同;提倡谜目相同,但也允许谜目不同,前提是谜目字数相同。
对联谜(特指灯谜,不含谜语)是个较新的谜种,谜界与此相关的理论还不能完全诠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谜人努力地去发现、研究问题,不断丰富灯谜理论。上述管见,只是引玉之砖,一些问题本人也尚未考虑成熟,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批评指正。
原文见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37280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