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算找到诗词格律格式,明白了“韵”就是指我们现代汉语“声母、韵母”中的“韵母”,而所谓押韵,便是将同韵的字放在每句诗的同一位子上,一般为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也叫押“尾韵”。
用今天学到的内容分析去年写的《迎春》,为每句的最后一字注音(无声调)
迎春
红日避寒入山远 (yuan)
空留清月守心田 (tian)
瘦枝摇召寒风舞
吹尽残雪迎春年 (nian)
“远”、“田”、“年”的韵母都是“an”,而按照诗律,四句诗中的第三句是不押的。所以恰好符合押韵的规则。需要注意的是,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而就像本“诗”当中的uan ian 其i,u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这样《迎春》就严格符合押韵了。
到现在为止,它还能作为一首诗存在,只是等明天学了“四声”之后,它是否还能是“诗”就要另当别论了。不过它也为我们这些还不懂得“诗词格律格式”的人提了个醒,人们天生就有“求韵求美”的品质。
PS:行文不对的地方还需大家明示,好让像天一样的人少走弯路。
2007年03月09日06:03 [补记] 只是现在看来,那天写的《漪汾恋》,就有很多问题,必须返回去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