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今早打开新华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觉得有意思,就录了下来:
有道是,竖的好吃,横的难咽。挨批评,远不如被恭维。如今的中国文坛,尤其是少壮派文人,真的不好惹;中国的文学批评界,缺少了诤言批评的锐气,习惯于搞些赞歌式的批评。君不见,如今的作家、作品批评研讨会,不是赞歌式的批评,便是隔靴搔痒式的批评,反正,不得罪人的“买卖”,批评家个人可以明哲保身不说,
还能有吃有喝有笑脸,关键是这样的文学批评生意,没有歇业之虞。不该一团和气的地方,反倒融洽了;相反,本该和睦共处的作家之间,文人的斯文,有时反而荡然无存。作家骂起人来,据说更凶,更赤裸。
中国当代文学表面一片繁荣:论作品数量,一天便可以超过唐诗、宋词;论作家,各级作协名下的“正规军”,基本上可以组建一个“文学军团”了吧。若要问中国当代文学的实绩如何,在世界当代文学史上地位怎么样,抛开诺贝尔文学奖不说,不妨听听海外的评价:
日前,德国汉学家顾彬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对在国内红极一时的姜戎小说《狼图腾》,这位汉学家的评价是:“《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对国内红极一时的“美女作家”,他认为那“不是文学,是垃圾”。(《重庆晨报》2006年12月11日)
顾彬是谁?恐怕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认识。如果不是名字前面冠上国籍的话,我们可能把他当作中国人了。说句实话,我不完全赞同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喝当代作家的批评。他的批评,是定性型批评,而非定量型批评。不过,我们也理解这位汉学家,他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了解中国当代作家、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条件,很难得出一个公允的结论。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顾彬言词激烈的批评。我们的当代文学作品,虽不至于烂到全部是垃圾的地步,却也决不是营养丰富的鲜艳“苹果”。也许,用“甘蔗”来比喻当代文学,更合适一些。咋一尝,倒也甘甜可口,咀嚼之后,不得不吐出来,因为它很难溶入我们的血液之中,变成人体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当代一些作家头衔之前,缺少一个定冠词:“所谓的”。诚如顾彬点名抨击的“美女作家”,和李清照相比,容貌兴许好一点,作品和李清照的诗词文相比,即便不是垃圾,也是等外品中的等外品,无法相提并论。李清照没自称自己是女词人,更没有自称是“美女词人”,人家靠作品说话,现如今的“美女作家”,只能用身体写作。保守的德国人看不起这些所谓作家,把这些人划入“垃圾”之列,看似刻薄,其实是实话实说。
有人骂中国当代文学,并非坏事。如果明知当代文学是烂豆腐,提都提不起来,却一味地恭维,那才是对中国文学的真正摧残。教育孩子,人们爱说,“打是亲、骂是爱”。呵护一国之文学,“骂”(批评)是真爱,如此逆耳忠言,我们该洗耳恭听并虚心接受才是。
中国当代文学,从此就争口气,少些花里胡哨的卖弄和炫耀,少些行为艺术式的恶作剧,少些不知天高地厚式的菲薄前人,多一点踏踏实实的耕作。诚如有人所说,“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能够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心灵。”(刘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