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生于意大利中部历史名城佛罗伦萨的一个富有的移民家庭,后来随家迁居英国。
毅然选择当护士
南丁格尔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能够熟练掌握英、法、意、德四国语言。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的才能,跻身上流社会,可她却对此兴致淡薄,不顾父母的反对而毅然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
南丁格尔,在幼年时就怀有一颗慈祥仁爱的心灵。她爱护生命,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受伤了,她会细心地给它包扎,减轻它的痛苦。南丁格尔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那就是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惟一宿愿。1844年,南丁格尔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此行她对各国医院进行考察,1850年她还到德国一所护理学校接受了医护训练,1853年,南丁格尔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一职。
士兵死亡率
从50%降到2.2%
1854年至1856年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先后向沙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又没有护士护理伤病员,士兵死亡率高达50%。
此时,南丁格尔主动提出志愿前往战地担任看护工作。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为四所战地医院服务。当时前线用品匮乏,水源不足,卫生极差,但她竭力排除种种困难,协调各方,最终使战地医院的面目得以改观,伤病员的死亡率下降到2.2%,南丁格尔的功绩也随之广为流传。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热爱伤病员;工作起来严肃认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她每次手持油灯巡视四里长街的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会以亲吻她的影子来表达对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亲切地称呼她为“提灯女士”,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也曾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
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860年,南丁格尔用英国政府奖励的4400英镑公众捐款,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理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开展了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部队卫生保健、护土教育培训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功绩勋章的妇女
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
南丁格尔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在这天,全世界都在大力宣传护理工作,鼓励护士们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国有48人
获得过南丁格尔奖
我国从1983年开始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评选,中国第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是王琇瑛,2003年,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已殉职)等10名中国护士获得第39届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2005年,我国5位护理工作者获得第40届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护士节的由来
“5·12”国际护士节是为了纪念国际护理工作创始人南丁格尔而设定,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治病救人的工作。
1912年,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决定,每两年颁发一次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作为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1991年,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奖章可颁发给男女护士和男女志愿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或战时做出如下突出成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如有望获得奖章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