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本来是一个王子,从小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
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
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
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
苦痛。他就苦苦探索。他发现他读过的书,他的权力都无法解救这些苦难。于是他决定出家苦修,在苦修的过程中,他请教了很多当时得道之人,跟随那些极端苦修之人学习。为了寻求解脱,他尝够了艰苦辛酸,坚持不懈,经历六年之久。但是结果徒劳无功,方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他于是就到河里洗了洗澡,吃了点东西。这种行为对于当时苦修之人是禁止的,当时随从他的五个人见到他的情景,以为
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佛祖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菩提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坐着,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
佛祖从19岁出家,30岁成佛,其间经历了11年的修行。而今我们近人,没有佛祖的天分,没有佛祖的志向,更没有佛祖大海般慈悲的胸怀,也没有佛祖金刚般的意志怎么能够想着不修就成佛呢?
佛祖成佛的经历本身就说明只有修,方能成佛,至于我们世间俗人为什么必须修方能成佛,等破庙和尚下次再告诉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