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教学随笔

写作者:天若无情     日记本: 简单生活

日期:2007年06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2

   教 学 随 笔
   低小部 陈文生
  期末将至,回顾半学期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感觉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喜悦,太多的思绪如过往烟云,今天只采撷教育教学百花园中的几朵小花,也许它并不灿烂,但很美丽。
  
   识 字 的 魅 力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不过今天的心情不错,好心情能带给人一天的愉悦,灿烂的阳光更令我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今天第二节是语文课,按照课前设计,这节课该学《夕阳真美》这一课的生字,课前准备时,我突发奇想,识字教学的方法孩子们已熟记于心,何不让他们自己当一回小老师,这一举动也许会给本学期的识字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主意已定,我又重新设计了教案,带着自己的新创意走进了教室。上课了,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孩子们,他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准备起来。教学简案如下:
  赵中一:今天我教大家学习“傍”字,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旁边的“旁”,你们学会了吗?(学生根据他的描述,在书桌上书空)我还会扩词(傍晚)(依山傍水)学生领读。
  邹民月:今天我教大家学习“伏”字,我是这样记忆的:一只小狗趴在主人的身边,这个字就读伏。(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师:多有趣的识字方法呀!)我是这样扩词的:(连绵起伏)(埋伏)(伏法)学生领读。
  曹志:今天我教大家学习两个字,“芒”和“涨”,我是用学习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这两个字的。“芒”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死亡的亡,可以组词:芒果,因为芒果是水果,所以有草字头。“涨”是借助张开的“张”发的音,刚才我查字典,它还有一个读音,因为涨潮和水有关,所以这个字带三点水。(师小结,学生背诵歌谣)
  形声字好识记,
  形音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读字音,
   形旁帮着辨字义,
   学好形声字,
   困难变容易。
   (其余字的学习略)
  这堂课,同学们兴致盎然地学完了生字,最重要的是自己做了一回小老师 ,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学中,只要你不断地发现,积累,感觉识字教学原来也是如此美丽。
  
  
  
  
  
  
  
  
  
  
  一“豆”激起千层浪
   低段部 陈文生
  为寻教学灵感,偶然走进老外课堂,悄悄打开教室的门,忽然眼前一亮,孩子们一个个高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的情景映入我的眼帘,“啊?老外的课堂为何如此热闹?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为何这般高涨?”我在心里自言自语道。既来之,则安之,今天我倒要看个究竟。
  不容多想,我静静的坐在教室的后面,虽然仔细地倾听着,但大都是听不懂的英语,孩子们却比我自然多了,也许是经常跟外国老师在一起的原因吧,他们之间相处得是那么和谐,融洽,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都能明白老师的授课内容,经过片刻的适应,我也明白了一二:原来孩子们在比赛记单词,谁记得又对又快,外国老师就发给谁贴纸,攒够五个,就可以换一块糖果,原来秘密就在与此。哦,外国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是物质奖励,怪不得孩子们学习的兴致那么高。今天我也算不虚此行吧!
  我如获至宝地退出了教室,心想:晚自习我也给孩子们来点物质刺激。
  晚上我来到教室,把买来的豆豆摆放到讲桌上,孩子们看到后,立刻围过来,叽叽喳喳的像个小麻雀一样问个不停,此时上课铃声已响,我一看时机已到,就故弄玄虚道:“这些小豆豆最喜欢和爱学习的孩子交朋友,你们喜欢它吗?谁表现最好,谁得的就最多。”接着,我宣布了竞赛规则,,孩子们听后跃跃欲试,此时正值期中复习阶段,无疑给枯燥无味的复习增添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今天复习的内容是做一张综合复习卷,读一题,做一题,批一题,然后随时奖励,孩子们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个个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题目的正确率也非同一般,此时才真正的感觉到孩子们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都在为“豆豆”而奋斗,这样的复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豆”激起千层浪,愿这种激情能持久下去。
  一粒“豆豆 ”微乎其微,在别人的眼中可能会不屑一顾,可在孩子们的眼中它是那么“神圣”,同时也让孩子们感觉到这也是劳动的成果。
  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精神的,有物质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目的是要放松一下心情,活跃一下气氛,我认为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内在修养的一种积淀,是人格品质的塑造,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愿激励就像阳光,激励就像甘露,滋润着孩子们每一颗稚嫩的心灵,愿激励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2006年11月20日
  
  

完成时间:2007.06.27 17:08:0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