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了一天的会议,对各地州市申报国家财政补贴的10个矿山环境恢复和6个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进行评审。通知上说,15号要送到北京,过期不候。
03年以来,国家每年都从“两权使用费及价款”里拿出几个亿,专门为各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地质遗迹保护买单。这是为弥补计划经济时期的欠帐而形成的一项制度。可实施5年来,没有人先做准备,年年都是临时报佛脚。为改变这个状况,前不久还在铜仁举办了申报文件编制培训班。今天初审的16个项目,仍然重蹈覆辙,文稿低劣不说,不是缺这就是缺那。怎么了得!
究竟要怎样才能扭转这种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