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有关死亡诗社

写作者:水墨     日记本: 静水流深

日期:2007年09月0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48

  《死亡诗社》的影评之一
  
  
  纵情声色:死亡诗社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一
  
   很早注意到这部片名,大概是因为有个诗歌网站如此命名。对名字来源一无所知,只是凭了那些天生对死亡、坟墓、女巫和鲜血此类词汇偏执狂般的癖好,对文字后面隐藏的某些内容不由自主地倾心。以为影片该在讲述普拉斯那样的女人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会热中于阴冷刺骨的文字,喜欢和自己幻想的干尸舞蹈,美要到极致,那种审美,是以冰冷的坟墓为终结,如同普拉斯最终选择的煤气炉盘。
  
   然而,我看到了一个和自己预期完全相左的故事。你可以称它是校园青春片,因为它讲的正是校园青春的故事。刻板的老师,青春懵懂的男孩们俊美如阿波罗,他们眼中好奇的光芒,对爱和异性的憧憬,秋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其漫天之势宛如一种挣扎着奋起的力量,在向往一次不计代价的飞翔。秋野宁静而广袤,那也是暂时的,暴风雨正在悄悄酝酿。
  
   暴风雨来临时,这些鸟儿又该怎样?
  
   二
  
   也许我们都曾经暗暗盼望过生命中出现基丁这样一位老师,他热爱文学、人生,热爱诗歌、梦想,鼓励年轻人张扬个性,告诉他们‘Seizing the day’.(把握今天)。所以当那个男人哼着小曲在教室里露面时,那些孩子的眼睛里隐藏的光芒闪耀了。他在第一堂课上,就撕去了庄严的教科书上对诗歌的规定,告诉孩子们青春的激情原可以和动人的诗句如蜜糖般从唇边滑落。他让孩子们称他为‘船长’。
  
   这个彻头彻尾的诗人,不合时宜的船长,他的到来是为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贯彻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教会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诗歌无法以理性坐标的方式去度量,人类充满着激情!医学、法律、经济、工程,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诗歌、美、浪漫和爱才是生活的精髓。他告诉他们不要墨守成规,要学会站到桌子上,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世界,告诉他们不要一味服从,因为,那对采摘真正的生命的花蕾是有害的。
  
   他的到来,是早春的第一滴雨水。
  
   三
  
   每一次地提到Neil Perry的名字,我都会隐隐疼痛。那样一个可爱的少年,他学业优异,他俊美、聪明、顺从,宽容,他是每一个老师都会喜欢的标准好学生,父母的好儿子。在严厉的父亲命令下,他退出了校报编辑,他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好的外科医生,操着手术刀,精确地度量着病人腐烂的躯体,他会生活无忧,成为一名受人尊敬,衣食丰禄的中产阶级。这些早早设定好的路径正摆在他面前,鲜花和尸骨放在他的道路两旁,一切都十全十美,他将是社会的栋梁,生活得平静而绝望,在某个午夜梦回之时,偶尔回望月色,想到青春时有过的梦想….然而,那样的路中断了。他遇见了Keating。从第一堂课,撕碎了第一本教科书开始,就注定了他将与那样的路分道扬镳。他太过于早慧,第一个明白了Keating提出的‘卡配匹亚’。Keating带领他们站在一百年前的校友照片前,看那样青春的躯壳,盛载着梦想和渴望,而如今,都已化为蛆虫的食物。
  
   他重组了Keating年轻时组织过的死亡诗社,带领同伴,在夜里奔行向那个印弟安山洞,夜的迷雾间,苏格兰风笛响起,那些年轻的身影奔行的步伐如舞蹈,正奔向自由和幻想的世界。那种激情飞越的时分,Neil真正体味到了幸福,他通过诗歌寻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美丽、脆弱、高贵得一塌糊涂。
  
   而这样的浪漫注定走向死亡。在精神父亲Keating与现实父亲的较量中,精神在现实的蹂躏下,不堪一击。Neil的人生愈显出其苦痛和孤独,他的生活一直是一场演出,演出一个好学生,乖儿子的角色,他演技高操,赢得一片赞许。所以,当有一天他要放弃父亲为他划定的轨道,选择另一个不可知的,可能充满荆棘与艰难的道路时,父亲震怒了。在强权的父亲面前,他的灵与肉处于分裂的状态之中:是顺从传统父亲的强势?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年轻的他无力承担这种重负,他选择了死亡。把《仲夏夜之梦》的精灵花冠放在窗台旁,他用那把父亲长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术刀打开通向坟墓的道路。
  
   他死得很美。在现实和理想的挣扎中,理想总成为祭品,庄严地放在了祭台上。他们非如此不可,在严酷的成人世界里,在一切以现世利益为准则来判断是非对错的社会中,理想主义者往往无力对抗现实,他们的尖锐、脆弱与唯美都那么触目惊心,如烟花闪过,在夜空里刻下创痕。
  
   Neil的死亡是一种永不消失的疼痛,让我思考:怎样在梦想与现实之中寻找一种合适的平衡?我的这种思考属于理性的那一半我,而另一半的我在想:其实这无可挽回的结局本身是一种必然,与其看到多年后的Neil平静而绝望地生活在庸常的世界里,也许,在鲜花盛开时突然遭遇风雪而凋零,不是最坏的事….很多人,他们原可以不死的,如海子,普拉斯。柯本说,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痛快燃烧!那些迈向铁轨或伸向煤气盘的头颅里盛放着怎样的决绝,对现世的毫不留恋,剩下的,只有些温暖而寂寞的句子。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
  
   Todd Anderson,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更准确地说,他近乎于本片的主角。因为Neil那样的绝对理想主义者的故事毕竟太激烈,太悲壮,一个故事里,更需要一些普通人物的故事。他们不一定是那种人群中的领导者,最有天份,最引人注目,头上戴满花环。他们常常保持沉默,面色苍白,在现实世界中胆怯地行走,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然而,从他们偶尔投过的眼神里,你仍然能看见一些光芒。只是,那样的光芒太微弱,隐藏得太深了,需要有良师益友在旁,把它们如抽丝剥线般,一点一点地引发出来,最终引发熊熊大火。
  
   因为,那样的灵魂,往往才最坚韧,最有力量。只是,它需要时间打造和证明。
  
   Todd刚出场时,他的眼神羞怯不安,在第一堂课上,他写下了Seizing the day,课后又把它撕去了,表明他内心对传统训诫与新鲜的Keating老师灌溉的思想之间的冲突。在交那篇诗歌作文时,他苦苦呤诵,如完成作业般抓耳挠腮,不得要领。在死亡诗社的几次聚会上,他害怕当众朗诵诗歌,都只作为记录者存在。
  
   他也是幸运的。拥有了Neil这样的良友和Keating老师。他们都同时注意到了他眼里的光芒。Neil鼓励他扔掉生日的文具盒,Keating在那堂英文课上,看出了Todd的恐惧,让他大声喊叫,释放自己压抑的情感。Keating蒙住Todd的眼睛,让他紧闭双眼,描绘惠特曼的形象:“这些景象浮现在我的周围,一个疯子紧盯着我令我精神紧张。他伸出手掐着我。他一直在喃喃自语,好像说一条毯子总是会盖不住你的双脚。无论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远不够大…….从我们开始哭泣到我们死去,它仅仅能够在我们悲痛,哭泣和尖叫时盖住我们的脸。”安份守已的Todd把惠特曼描绘成了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他脑中的热情与想象力正一点一点被激发出来,闪闪发光。然而,与Neil的绝对的浪漫与激情不同,Todd认识到仅有激情是不够的,“无论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远不够大…….它只能在我们悲痛,哭泣和尖叫时盖住我们的脸。”激情是生命的精髓和花蕾,但它的力量有限,无力保护我们面对严酷的现实世界,光靠它我们将无法生存。
  
   在Neil死后,Todd一个人踉踉跄跄走向空寂的雪地,对Neil的死亡,他的父母有着血肉相亲的疼痛与不解,Keating老师也会有终身的内疚与自责,唯有Todd,只有他,才彻头彻尾地明白他这种行为的前因后果,所有的意义,明白那褪去了尘世衣物的年轻灵魂的决绝与非如此不可。如果说从前,Todd的精神一直处于Neil和keating的笼罩之下,他也心甘情愿地站在他们身后,而挚友逝去,Keating老师被放逐,Todd一下子成长起来,他在雪地里的呕吐让人心碎,他从此是孤独的,再没有精神上的支柱,他从此将独自面对那个大雪纷飞的冰冷世界。
  
   他和那两个人是不同的。Keating和Neil都是骨子里的诗人,对美,对激情有着天生的把握与热爱,并有着殉道者般,不计后果的浪漫。他是现实的,生活原本是需要历练艰难和忍受平凡的乏味。他眼含热泪,一样地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那份给Keating老师定罪的文书上签了字,将灵魂掷于火中,顺从于已定的命运。然而,他会小心呵护心灵和头脑中如星闪耀的火花,那最后喊出的一声‘oh Captain, My captain’,那站在桌子上与Keating告别的姿势正是Todd面对成年世界做出的第一个发自内心,并愿意去承担后果的选择。
  
   五
  
   我不得不提这个人,Cameron(卡梅隆)。他的出现正是为了证明生活里确实存在着的这样广泛的人群。从第一节课开始,在Keating老师在黑板上画坐标时,他立刻一字不差地记录了下来,撕教科书时,他撕得工工整整,第一节课下课,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些内容要考吗?他参加死亡诗社,不过是因为其他人都去参加。在最为桀骜不逊的Charlie和学校闹恶作剧时,他面如土色。所有的这些表现一点一滴地累加,所以,在Neil死后,他是第一个向学校签字证明Keating老师罪过的人,他从内心里也相信那是Keating老师的罪过,毫不犹豫地出卖了他,以保全自己。在最后一幕里,他也是那几个没在站上桌子,为Keating送行的人。他属于人群中的不小的那部分:对权威无比顺从,没有个性,在利益面前会很快放弃原则,牺牲别人,保全自己。他不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他将来最大的可能会上哈佛等名校,毕业后,成为一个银行家,律师,或者其他。他将生活优越,颐养天年。
  
   某种意义上,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他的心灵从出生那一刻就死去,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那些暗夜朗读诗歌的时刻,那心灵曾有一度的复活迹象,而随着Neil逝去,他立刻回到现实状态,毫不留情地把心灵丢进了***堆。他和很多其他的人一样,行走在街道上,人群中,如死人群舞,面无表情。
  
   我无权指责他,按照死人的逻辑,也许他是对的。心灵何用?梦想何用?诗歌何为?终究,人要在现实的世界里苟延残喘,看浪漫化为齑粉。我也有过怀疑Keating的时刻,在5月14日夜,第三次看完这部影片后,我走在校园里,反反复复地想:Keating他究竟错了吗?也许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激情都已冷却,我开始用正常人的思维来考虑这问题。这种思维让我痛苦,我走在朋友身旁,神思恍惚。
  
   夜里,朋友用衣服蒙住我眼睛,说:向前走。
  
   我迟疑不敢前行。
  
   朋友说:不怕,我看着呢。不会让你掉沟里去的。
  
   我仍然犹豫着,终于伸出了脚步,一点一点,十米的路程用了近十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在黑暗里,在我的目力失去力量的时刻,我害怕,害怕每一个未知的沟壑,害怕跌倒。我必须眼睛能看清楚前方的路程,才能够从容地去迈出脚步。那蒙在黑暗里的时刻是一种折磨,我为恐惧折磨。也许,我正在成为一个丧失勇气的人,不再有年少时,那种一往无前,哪怕天塌下来又如何的莽撞与热情。
  
   这种认识让我酸楚,生活需要的历经艰难与忍受平淡乏味,这些我从前不屑一顾地屏弃的东西,如今,正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心中的光芒正日益黯淡,日常的幸福正慢慢地屏蔽住感知的毛孔,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我正在伸手,犹豫着,是否与生活妥协。
  
   我在伸手、犹豫中,正一步一步变成一个死人。
  
   六
  
   两条路在森林里分叉,我选择走人少的那条。
  
   浪漫的诗人keating走了,被放逐,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者承负了盗火的恶名,他是一个被放逐的游吟诗人。浪漫的诗人Neil去了,走向死亡。他被点燃的生命激情无法再回到铁屋般禁锢的体制,如鲁迅先生描绘过的那个没有窗的大铁屋子,他醒来,无法接受这现实,只能把自己骨骼捏碎,为维护精神的自由选择了毁灭。斗士Charlie离开了,他的命运是一个未知数,他将始终是体制的一个反叛者,蔑视传统与成规。理性的Todd存留了下来,他是他们中最有人生智慧的人,会小心翼翼地珍藏起那些梦想和诗意的火花,独力承担起自身的命运。
  
   那是一条人少的路。
  
  
  
  
  关于的影评之二
  
   你的一生曾经有没有因为什么人而改变过?我没有。但我知道在美国威尔顿的贵族学校里那群学生的道路被基汀老师改变了。
  
   那是一个扼杀个性的年代,也许我们今天仍处在这个时代中。在校庆典礼上,学生们穿着一样的校服,一口同声的说着校训:传统、纪律、荣誉、卓越。学校礼堂里庄严和死气沉沉,但青春,叛逆,生命力还是从他们的眼睛里泄露了出来。而Keating老师被轻描淡写的代过,我们还无从知道一个不高大,看起来也不英俊,甚至还有些滑稽的英语老师身上积蓄着怎样的力量。
  
   镜头追踪到了宿舍,像是从地狱到了人间,万物复苏,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力,特别是在尼尔的宿舍里。从外表看,尼尔最具有诗人气质,忧郁带着狂野,可是迫于父亲望子成龙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很多课外活动而专心于枯燥无味的学业;尼尔的室友托德是个害羞,胆怯的男孩,不会走近别人的生活,更不会让别人走近自己的生活;查理是他们之中最叛逆的一个,不仅仅表现在思想上而且更付诸于实际行动,看到他我总能看到年轻时的基汀。诺克斯是不温不火的,他只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疯狂。
  
   然后一切犹如回到了上学的日子,你惊讶的发现虽然相隔着一个大洋,但老师们的教育方式竟然是惊人的相似,甚至于那种照本宣科,悻悻作态的神态都如出一撤。可他们比我幸运的是,他们的船长出现了,从正门走了进来哼着《扬基进行曲》的口哨,把孩子从后门带了出去。就这样另一条道路被打开了。
  
   在一张已故校友的毕业照前基汀开始了他的第一课:carpe diem(拉丁语,意为抓紧时间,及时行乐),sezie the day,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抓紧时间,让你的生活与众不同)就这样开始了他不同寻常的课程,让学生们撕去了犹如圣经般的教科书上伊凡所写的前言,告诉他们诗歌是美丽的,浪漫的,我们为他而活;让学生们站在课桌上叫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无论这是否看起来愚蠢或者不正确,你必须要尝试;在操场上踢球前每人大声朗诵一句诗;逼迫胆小的托德倾泻出内心真正的诗句。学生们被感染了,并追随着基汀的脚步创建了自己的死亡诗社。那是一段天堂般的幸福时光。然而在那个年代天堂是不被允许的。
  
   悲剧正在慢慢酝酿,你的内心开始感到不安,坚持自己是条被少数人选择的路,而选择这条路是要付出代价的。桀骜不驯的查理会公然对抗校规,被最先带到了校长室,但被体罚的那个孩子已经不是查理了,他是纽旺达,一个战士。他是悲壮的,他也被自己的这种悲壮感染着。他要凭着它来抗衡整个现实世界。但基汀告诉他,这样做是愚蠢的,可他还是称呼了他为英雄,那刻基汀分明看到年青时的自己。当基汀说这句话时我似乎能感觉到他是怎样被碰得头破血流,而他不愿看到查理受到那样的伤害。“学会融入社会,并不是妥协,而是学会如何成长”基汀或许选择了一条更理智抑或更无奈的方式,毕竟像他自己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被认同的。
  
   真正的悲剧发生了,尼尔死了,在这场战斗中尼尔败下了阵来,他对抗不了他的父亲,他无法成为他父亲所期望的那个人,他也无法成为他自己所期望的那个人,能够结束这一切的只有一颗子弹。死是一种最消极的抗争。他死的并不英雄,可当我看到在尼尔课桌里的那首死亡诗社的集体朗诵的开篇文章里的这句话时,我知道,尼尔并非想做什么英雄,他只是不想做个叛徒。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免,当我将死时,发现我从未活过”(and not, when I co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尼尔的死使托德失去了这个不断给自己灌注激情的朋友,尼尔的死使托德意识到现实就像这雪天一样冰冷,现实就像尼尔已死一样不可改变。冰天雪地中托德显得苍白,孤独,胆怯…
  
   终于彻底的回到了现实,学生们迫于校方的强大压力纷纷在那份应由基汀对尼尔的死负责的协议书上签了字。当然,我们知道,查理是不会签的。哦,对了,他不是查理,他是纽旺达。
  
   《死亡诗社》从头到尾都让我被一层一层的激情侵袭着,但这里不是天堂,它从未离开过现实世界。美国女影星乌比·戈德堡曾说“拒绝改变,变得与大众一致并没有错,但拒绝与大众一致是条漫长的路。”通往天堂的往往是地狱之旅。
   今天,当我们拥有一个相对较宽松的环境,个人价值在被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的时代,我看到了托德站在桌子上时那个坚毅的眼神;我听到了托德发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呐喊“船长,我的船长”;我恍然大悟,冰天雪地中托德显得苍白,孤独,但不再胆怯;我明白了,原来今天的生活是跟随着像托德这些勇敢坚持自己的人们的脚步到来的。基汀老师在那一刻笑了,疲惫但幸福,他预见了他所期望的那一天,他的战士们踏上了征程。而我想站在“林肯倒下的那块甲板上”说:“船长,我的船长,我们也在路上!”
  
   p.s:让我在最后来写下他们的名字,记住这些可爱的英雄,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英雄。
   John keating
   Charlie Dalton
   Neil Perry
   Todd Anderson
   Knox Overstreet
  
  
  
  
  
  影评三
  
  《死亡诗社》拍摄于1989年,是美国人经历了1987年的股市大崩溃,处于经济萧条的阶段,也是长达四十年的冷战气氛开始烟消云散的时候,这也就难怪影片中提倡一种类似“及时行乐”的观念。而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则发生在1959年的美国。此时,1950年代横行的麦卡锡主义即将结束,而1960年代的自由主义即将来临。拍摄年代(八十年代末)和被拍摄年代(五十年代末)的美国有着及其相似的社会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宣泄。可以说这个故事是将学校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与遵从,个人与权威,浪漫与现实相对抗的寓言。1959年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一个以传统,荣誉,纪律和美德为基本宗旨的学校,自从John Keating,一个认为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才是生活精髓的教师,一个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的启迪者,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到威尔顿后,一些学生的生活从此改变了。如同Keating所说,语言和思想能够改变世界(Words and ideas can change the world)。
  
  Keating,这个威尔顿预备学院的毕业生,满怀激情,回到母校,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诗歌的理解教授给他的学生。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他告诉学生诗歌是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衡量的,人类充满着激情。医学,法律,经济,工程,这些只是生存得手段,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才是生活的精髓。他警告他们一味服从的危险,教他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的不同。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学生们重组以前Keating曾组织过的死亡诗社,开始对于自己和生活的重新认识。然而这个浪漫主义的假期最终以Keating被驱逐而告终。
  
  及时行乐(Carpe Diem)的思想可以表现在Keating对于“把握今天” (seizing the day)的提倡。藉由Robert Herrick的诗, Keating告诉他的学生”我们都将是蛆虫的食物”, 所以 “摘下那些玫瑰花蕾在它们还在盛开的时候,时光在飞逝;这些今日芬芳的花朵,明日就要凋落” (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 Old Time is still a-flying; 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will be dying). 这首诗颇似中国的 那首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死亡诗社的宗旨就是要“品尝生活的精髓”(sucking the marrow out of life). 无论幸福与痛苦,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生命和死亡,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哪一半生命都是不完整的。在第一次死亡诗社的聚会上,Neil选择了英国诗人Alfred Lord Tennyson的名作Ulysses中的诗句, “朋友们,探寻更新的世界现在尚不是为时过晚…….英雄的心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我们的意志坚强如故,坚持着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 (Tis not too late to seek a newer world for my purpose holds to sail beyond the sunset…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yield.) 这些诗句激起了学生们心中对生活的渴望,对释放自我的渴望。然而他们的浪漫主义必将遭遇现实的挫折,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态度又是不一样的。
  
  Neil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模范学生,对于父亲和老师都十分遵从。Keating的课使他开始思考自我。他是第一个叫Keating "Captain"的,也是第一个询问什莫是死亡诗社。他组织了新的死亡诗社的第一次聚会。他最终选择了表演,作为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然而他的父亲对此十分震怒,尤其是当Neil违背了他的意愿,参加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无视于Neil的出色表演和观众的欢呼喝彩以及Neil在演出的最后借着台词发出的恳求,他的父亲把他带回了家,并且禁止他再参加任何活动。Neil不敢也不忍违背父亲的意愿,又不愿放弃他生活中的激情,在绝望中他自杀了。影片中有很多处对于Neil的自杀的暗示,例如在Keating讲解死亡的时候,镜头停留在Neil的脸上,似乎预示着什莫。另外第一次死亡诗社的聚会上,Neil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黑暗的雨夜,一个喜欢玩拼图游戏的老妇人坐在她的家中完成一幅新的拼图。当她把碎片拼在一起时,她惊讶地发现拼出的图案正是她坐在自己的房间中玩拼图。当她用颤抖的手放上最后四个碎片时,她惊恐地看到图上的窗户上有一张疯子的脸。而后这个老妇人听到了打碎窗子的声音……如果说拼图象征着生活,疯子象征着激情,那末Neil就是这个老妇人。对于热爱演戏的Neil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一场演出,那个乖乖听话的好学生并不是Neil真正的自我,而像是他扮演的一个角色。而当最终Neil发现他根本无法摆脱父亲的控制时,Neil知道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了,他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自我。在这种压抑中生活,总有一天他对于生活的激情会置他于死地。于是在疯子打破窗户进来之前,他干脆自己将窗子打破,把疯子放进来。这一次,他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了,他放上了他的拼图的最后一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极端的方式谱写了自己的诗篇。
  
  Todd是一个安静而害羞的男孩,他有一个出色的哥哥,是他的家人加之于他的榜样,这也造成了他的自卑。在上了Keating 的第一堂课后,Todd在纸上写了"把握今天",而后又把它扔掉了,开始做功课。这显示出他对于追寻自我的渴望和对其现实性的犹疑。Keating看出Todd的恐惧,让他大声喊叫,释放自己的情感。并且让他随便说任何想到的东西。Todd紧闭双眼,说出自己的心声:“这些景象浮现在我的周围,一个疯子紧盯着我令我精神紧张。他伸出手掐着我。他一直在喃喃自语,好像说一条毯子总是会盖不住你的双脚。无论你如何拉它,拽它,它永远不够大…….从我们开始哭泣到我们死去,它仅仅能够在我们悲痛,哭泣和尖叫时盖住我们的脸。”这里的疯子和毯子也可以理解为激情,这些话预示着Todd对于激情的理解。与Neil被激情完全控制不同,Todd认识到仅有激情是不够的,它只能在我们悲痛,哭泣和尖叫时盖住我们的脸。激情是我们活着的原因和精髓,但光靠它我们是无法生存的。我们需要有能力控制我们的激情,而不是让激情控制我们。Todd试图寻找在浪漫和现实之间的一种平衡,一种理智对于激情的控制。基于此,他最终在那份指证Keating对Neil的死应该负责的文件上签了名,但他是最后几个签名的学生之一并且为此感到极为内疚。在影片的结尾,也正是Todd第一个站在桌子上,喊出"O Captain! My Captain!"为Keating送行,表达他对Keating的感激之情
  

完成时间:2007.09.03 22:29:5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