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生存智慧

写作者:海裳依旧     日记本: 一瓣心香

日期:2007年10月1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51

  
   今天,由市妇联,市教育局组织团中央知心姐姐家庭教育全国巡回演讲团到我校给家长作报告,我作为老师也作为家长有幸听了这次演讲。将内容整理如下:
  
   主讲人:蔡雪琴
   主题:关注孩子的生存智慧
   内容如下:
  
   一.生存压力呼唤生存智慧。
  
   现代社会而临着诸如生病就医难,就业难,贪污腐败,教育收费高,房价过高等压力。据上海徐汇区统计,培养一个成人要花49万元,其他中小城市面上也至少了十几万元,其中孩子60%的学习压力来自父母,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很多大学生虽找不到工作而沦落于救助站。2006年月10月31日清华大学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跳楼自杀。
   缺少知识,缺少生存智慧的人是最先被社会淘汰的人。压力不会因为一个人取得高的地位,名誉而减小,反而会有更大的新的压力。正视压力,学会面对,用智慧疏导孩子的压力。
   生存智慧就是一个人知道怎样活着,怎么样活得更好。要让孩子拥有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的生存智慧。
   问:与孩子谈话时,你是不是运用了生存智慧?是不是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父母和孩子们都需要掌握的五大生存智慧。
  
   1.认识自己的智慧。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让孩子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有的家长急功近利,专找孩子的缺点。如全国举行的奥赛,就是对大多数孩子自信的打击,给孩子一种挫败感。成功是成功之母。
   人生哲理:当一个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不是脚下无路,而是心中无路。要告诉孩子哪些愿望是经过刻苦努力可以实现的,哪些是不能实现的?
  
   2.怎样规划人生的智慧
   a.做一个识时务者。
   就是对社会大环境的认识,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告诉孩子改善小的环境。当我们不能改变大的环境时,一定要学会改变自己,通过改变小环境从而与大环境对接。
   b.在社会坐标中找准每一个孩子的位置。
   一个人的特性就是他感受事物的角度,做人的风格。一个人的特性和他的理想,交往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性。只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有较好的发展。也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有思想,才敢于创新。
  
   一个故事:两个推销员来到一个岛国,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光脚走路,一个推销员就对厂家说,不要把鞋子运到这个岛上来,因为这儿的人都光脚走路。另一个人却说,赶紧把鞋运国这个岛上来,因为这儿的人都光脚。结果第二个人成功了。为什么?因为他克服了思维定势。
  
   3.与人相处的智慧。
   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以自己最佳的方式融入到这个群体中。人际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人生的成败。
  卡耐基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能力,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
  同伴教育很重要,有的家长只许自己的孩子与好的孩子交往,孩子长大后就有与人交往能力的欠缺。要让孩子融入到群体中。有人怀才不遇就是缺少与人相处的智慧有关。
   怎样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智慧呢?
   a.培养孩子从关爱他人出发,了解他人的需要,人际关系的成功在于尽量从对方的观点考虑,使对方满意,不在于你拥有别人的观点。
   b.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
   c.有与人合作的能力。现代社会非常重要团队合作能力。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就要要求有合作能力。
   d 。有诚信。
  
   4.融入社会的智慧
   现在有不少“校漂族”,即毕业后不敢去找工作,不敢面对现实的大学生。让孩子先尝试一步去认同社会和获得社会认同的双重智慧。
   a. 让孩子融入到大家庭中,了解家人的工作生活,对家庭有一种责任感。
   b. 让孩子多了解社会信息,从看新闻联播开始了解社会。
   c. 让孩子多多实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承担家务的能力,多进行社会实践与社会接轨。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5。感受幸福的智慧
   a.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不是权力和物质,而在于你怎么想。是内心的一种感受。
   b.要有乐观的心态。
   c.要有正确的幸福观。
   人是有差异的,当你对孩子不满意时,想想这句话。
  
   三. 父母是培养孩子生存智慧的关键人。
   贯穿孩子一生的大石头就是他的生存智慧。
  
   1.父母留给孩子的生存智慧比留给孩子大量的财富更重要。智慧可以创造财富。
   2.父母要将阅历提升为生存智慧提供给孩子。
   3.要想生活得更好,就要不断地学习生存智慧。
  
   当今有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完成时间:2007.10.16 19:28:4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