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无题

写作者:爱我雨露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7年10月3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0

   父母的幸福
  他三岁失去父母,在家里排行老四,上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弟弟,由姐姐一手把他们兄弟几人带大。在艰难度日中,他体味了人间辛酸。
  她十二岁失去母亲,十七岁失去父亲,和唯一大她两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在困苦的生活中,她饱尝了人间冷暖。
  她的姐姐出嫁以后,她谢绝了多少人给她介绍的好婆家,坚持留在家里给父母顶门户,最后他做了她家 “倒插门”的女婿。两个苦命的孤儿走在了一起,注定了他们的日子是艰难的。
   结婚以后,他们陆续有了三个孩子,为了养家糊口,他跟着生产队到外地搞建筑,常年在外回不了家;她一个人在家不仅要拉扯三个孩子,还要给生产队干活。
  在那个粮食严重缺乏的年代,一个女人家连肚子都吃不饱却还要去干那些男人们干的活:修水库、挖渠道、铺路、修整土地,体重只有四十公斤的她有几次又累又饿晕倒在工地上。但是为了多挣工分到年底好多换点粮食,她常常把孩子们也带到工地,一放就是一整天,孩子么们饿了就吃母亲放在他们身边的用野菜和掺有少量麸皮做成的馍馍,困了就在地上睡觉。干完一天活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面对冰锅冷灶和三个哭喊着要吃饭的孩子,她哭过、怨过,可到头来她还是将泪水生生的吞进肚子里为孩子们做饭吃。一年到头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试穿新衣服,可是她还要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在纺线车上给孩子们纺线、织布,最后在做成衣服,孩子们一直到上高中了还穿的是她亲手织的布做的衣服。生活的苦难使她学会了忍受并变的坚强,她的能干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了,他们家分了十几亩地,三个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的紧巴巴的,但也其乐融融。他和她吃尽了一辈子没文化的苦,两人下决心要让孩子们把书读好。在农村当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的时候,他们对孩子们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为了供孩子们上学,农闲季节他们在一家砖瓦厂下苦力,再苦再累但是当他们看到孩子们捧回的一张张奖状时两人的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孩子们都算争气,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大儿子和小女儿相继考上了大学并参加了工作,二儿子尽管还在农村,但也秉承了他们的勤劳和善良,几年下来家里也盖起了小二楼,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他和她怀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凭着他们的执着与坚强,已经携手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在牵手走过的岁月中,他们为家庭,为孩子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却绝少为他们自己作考虑。
  他和她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年轮无情的在父母的额头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他们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对人生的阅历。年轻时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使父母原本就不好的身体早早的垮了,就像一架运转已久的老机器,到处都是伤痕。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我和哥哥一直想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住,可是父母总以种种理由推脱,还说每天不干点活就觉得浑身筋骨不舒服,其实我知道那是父母长期劳动养成的一种习惯,他们对土地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
  经历过人间太多的磨难,更让父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一直以来父母都用他们人生的阅历教育我们要诚实做人、勤俭持家、与人为善;父母还说我们看到我们兄妹有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
  
  

完成时间:2007.10.31 23:16:2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