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条故地逝秋怜,百味废墟夕照残 。
何日重箫三弄曲,梅花瑞雪浴春狻。
百味斋(图)
百味斋已伴我许多岁月,是一座老屋了。我也把它看做文化生命之灵魂。
百味斋是座平房院,打开门,迎面是一个大大的“雅”字,迎门下三两枝修长的青竹,增添淡淡青思。转过迎门,就看到《百味斋》牌匾,两面作对,上联是:岁月无情书百味,下联是:江山默语记长思。门边是两块飞黄琅岈石,一大一小,奇态万千,都是各有瘦、皱、漏、透、丑的特点。
进的门来,又是一快飞黄石,它的名字叫:静石。它墩厚,实诚,看到它感到内心平静,踏实。迎面是篆书横幅:清谷幽涛,它纤细柔长的笔法,静中见动,柔美中透着功底之锋刃。给人一种爽悦之心情。门左西墙是大草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正如大水横流,江河动歌;无拘无束,那样的畅快淋沥,注目读来使人心节顿消,如梦如迷;迷如登扁舟顺流东矢,梦如举双臂拥旭日唤呼。
进的里间四壁下布分便是:百绝卷,它全是揩书字体,大约80米长,墙上围了几层才全部展开来。百绝卷——梅-兰-竹-菊-荷就在其中;还有百绝卷——梦十一首,各种吟咏,千奇百怪,要啥有啥;这里就依喜、怒、哀、乐调出几首一赏:
百绝卷——为孔庙龙柏照所题
千载百龙居孔园,丑时群子闹学坛。
嬉吞云雾鸡仙到,齐哄幼哥古柏盘。
何等喜庆的场面。读来如同回到那悠久神秘的文化故都,同那些神圣的图腾共舞欢歌,何不乐乎。
百绝卷——悼念周恩来总理
夜雪群峰缟素披,周公吐哺鹤西飞。
史河广宇雾飘渺,功过青山铭史碑。
伟人的英逝,让人失落;时间就象凝固,乱云骤然压下,光束中带来青山铭史的倩影,空气里传来沧凉的恸哭。回味往惜,何不为之感悲。
百绝卷——梦归居
我住云松下,风吹墨发长。
棋终柯烂笑,书罢赏悠扬。
自娱自乐,超凡脱俗,知山林之乐而乐、知松云之乐而乐,更升华的是知自何乐而乐,才乐亦无穷也!
前面喜、哀、乐都已选到,而“怒”很少见,在上面历书中找到:
骂贼(新声)
纸醉金迷滥,花天酒地风。
昏官公款费,多少骂贼声。
人生一世的享受,怎样才是幸福;大自然给人类生活环境,人类不应浪费资源.....
东墙下又见飞黄石,名为对话,是两石组成,一块是抽象的中国地图和一块是抽象的美国形象相对,述说着多少恩恩怨怨。再就是,静鹿,有诗吟:
秦失其鹿悔,千载骂无德。
踏破仙山界,寻来补汉河。
飞黄石《仰天长啸》《卧虎》《禅事》《贵妃出浴》《狮人沧桑》等。还有根雕:‘羿射’、‘出塞’、‘最后的鸣别’(是一种想相的动物)都在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多少日月,多少故事,多少情思;多少启鉴都在那艺术收藏中映现。多少安慰,多少镇静;多少畅想;多少喜悦都来自艺术收藏的感染。多少知识,多少史传,多少人物;多少神怪都随艺术收藏来到眼前。艺术收藏推动了求知的风帆,也是生活情趣的一种休闲。
最后介绍一下镇斋之宝:飞黄石--惊回首。此石天生自然,是一个母亲兽,四脚无尾,背上一只熟睡的孩子;做回首惊望态;目光炯然,带怒带惊似乎惊告、似乎寓言......观后是我十分震惊;大自然竟用这等方法惊告人类:“不要奋不顾身的自掘坟墓!”我不得不无理解的写下一联:
惊 回 首 (三字)
付题为:生杀大权在手,决策千里可有;荡气回肠,是非与否,史海茫茫,需惊回首。
这也是依“惊回首 石”的口气说给人听的。无声的告戒,衷恳的提示,不知何日能入人心?
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应惊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哪些偏离了道德规迹,是人生历史的缺憾印迹。
......
看到这里,心情常常陷入沉思,抬头窗外:小小游泳池边的长廊下,墙上开光有书写的诗篇:
榴花小院
昨天怒绿闹繁春;今早榴花聚火云。
风雅波潮淹小院,人文岁月写年轮。
这诗把小院衬的红红火火;然而那首:
院前竹
青青梭叶月朦胧,淡淡云枝映绿绒。
竭力柱圆成雅士,虚心良射配英雄。
却让人感到有点失落感了,结局是拔了竹做成良弓去 配英雄。
拆迁,这里要被公安局盖房占用。“百味斋”没了!这里不需要“百味斋”,不需要百味斋的艺术。让那所有的雅气随那竹转变一股英雄气去染红天边的云霞吧!
也许百味斋可以重生,但不知在何时,也不知是在何地?
2005.06.8写于宁阳
图见下:
http://www.21red.net/bbs/pic/2005/6/16/2055960563.jpg
2007年11月15日14:11 [补记] 祭《百味斋》
文/趋向
似乎有一个梦幻神天天牵着我的脚步,走过《百味斋》的废墟,一股酸楚的情感涌上心头,引发无限的惆怅。那一幕幕,一回回的往事涌现出来。
曾记的,秉烛夜读万赖静,雨中远来杜宇声。窗外轻轻湿风越,满面倦意换神情。是那股轻轻湿风,赶走了困意;随之 就想挥毫写几笔草书,巨大的身影摇曳恍动在墙上。不觉光阴飞转过,耳边隐约又闻到远处鸡鸣声,天亮了。吹灭烛火,又是一个爽凉的晨。大多数人们还在梦中,一切夜晚活跃的生物都在隐退,白昼活跃的生物还没开始活动;四处一片寂静,我在屋内也是静静重赏写过的楷书《百绝卷》,每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渗透着多少心血和感情。
小小的泳池,是避暑的好地方。凉爽惬意中吟出多少诗词,游上几圈作了上联,就要一直成诗才算完事上岸。赶上天热,一日要下池三次,也不知在这里作了多少诗呢?去年作《百花绝》时,已是秋天,还在为了冬泳坚持下水,但是,往往诗没作好,就要跑到屋里去,衣服穿了一半,在那里停顿着想诗。样子真是可笑之极。
隆冬,薄冰时,还可砸砸,做做热身后下水,只是要每天减少游泳的圈数。二十圈减到十圈、八圈、六圈、四圈、三圈,不能再减了,自己暗下决心想:对付类风湿关节炎就要这样坚持啊!第一圈,还行!第二圈,真正的刺骨凉,第三圈,麻木了,身体好象长到树桩上了。每一次,下水前,都在想:太冷了,回去吧!又自嘲道:做胆怯的人,还有毅力干别的事吗?来了是干啥的?想着,已脱了衣服下水去了。有一天,天黑了,下水上来,感到血液上冲。这也就成了自我原谅的理由。想来:年龄渐增,如果脑充血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从此,就定下,减到一圈,直到冰厚的不能砸了冬泳而间断。几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真的不太犯了。在此!我谢谢你!小泳池;在这里要为你作诗以记之:
绿水深深凉意,清凌碧透莹光。
烈日炎炎潜入。思吟李杜文章。
时光荏然,一切都成往事,我能做的就是这些了。
雨刚刚停,漫天的阴云并没退去,看着那废虚已长满野草,一阵沉思,涌向吟赋:
乌云漫漫斜阳避,芳草萋萋紫燕劬。
百味书斋成寂故,红楼金壁奏喧竽。
走近来,又看到那也野草上已开了淡淡的小花,心头紧缩了一下。想起原来院中的花来。夏日里,那株火红的石榴花伴着果实把枝一直伸向西墙之外,象是要与晚霞共染苍穹。那株红杏总是早早的报春,总是追着冰雪消融的脚步抱蕾开花,满树的鲜花,那样红,那样艳,好象在对还没走远的寒冬,喧告着它的胜利。每到黄昏幕色初落,又好象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带着淡淡的笑嫣,隐隐约约,或动或停,引你无限的长思。然而,几天后,为了幼杏崽儿,它又匆匆凋零。那时观花心情有一股酸楚。正有吟:
红雨纷纷染残日,
飞花徐徐感轻柔。
何感轻柔?
砸在心头;
最痛相思稠。
如今,夕阳已没,花颜永远消失的无处可寻了;长思以往,更感到那慢慢飘落的花瓣虽然轻柔,砸在心头确是最疼的。
那日,急风暴雨,室内却还是高雅幽静,迎门那幅篆书:《清谷幽涛》更能体现那种诗情画意,就连两只小狗,都是进屋就趴下不再乱动。忽然,一只花鹦鹉飞进屋来,邻居跟着就赶到了,笑道:一下没看住,就跑了出来!说着就满屋抓了起来。两条小狗,都来了精神,上窜下跳,东跑西绕,不时的还吠上两声......引来阵阵欢笑。
转眼那欢笑的回响远去了,小狗也因搬家而送人了,走时,留下悲苦哀愁的表情,让人哀梦难收。《百味斋》的形廓也渐远渐淡了,这方文雅宝地,艺术小斋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记的那日搬家也是下雨,高处的书法没有摘,那些人将墙推倒;书法零落撕碎,落进泥浊里,叫人心寒;真是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对于不懂艺术的人们,又有啥好说的呢!
只有用这篇文章,祭奠一下这《百味斋》了。
别了!《百味斋》。
2005.7.27与宁阳
2007年11月15日14:11 [补记] 《百味斋》废墟书怀 文 / 趋向
断壁空怀春媚色,
宝斋重现已迷离。
有心游历寻梅子,
少款不能探仲尼。
200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