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对残狼小说《杠爷》评语

写作者:戈壁残狼     日记本: 黄昏里的狼影

日期:2007年12月1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43

   士兵对残狼小说《杠爷》的评语:(注:金鼎就是残狼)
   呵呵,看着这样的作品,我满脑子充斥着十字镐和土炸药掀起的土性味……原生态,对,就是原生态,线索已经作了极好的概括,可以说,原生态是金鼎小说的独特风格,《白秋》、《十连记事》莫不如此。真的,读金鼎的小说,我没有不落泪的,想必这催人泪下的动力定是那原生态,原生态的人、原生态的事、原生态的叙述。再现原生态生活,金鼎算得上里手了。
  
   谈谈线索和构思问题:
   据牛哥说,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一个组织分配姻缘的转化,一条是会配置炸药的杠奶不愿连累杠爷。而且牛哥好像更看重后一条,就是说,本文的创作初衷可能是围绕后一条线索进行构思,来塑造一个因会配置炸药而不愿连累他人的杠奶,当然,在这个杠奶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或者说叫载体中,完成了对拓荒时代、拓荒人、拓荒精神的再现,这是作品(作者)更宽泛、更深厚的艺术构思和主题寄寓了……
  
   好了,扯远了就不知道自己想说的是啥了,我只想说,把这篇作品的艺术构思定位在后一条线索上是不妥的,或者直观地说,把杠奶当初不从杠爷的原因归结为杠奶的会配置炸药而不愿连累他人,是显为失真的,即使也有些作品常是明线、暗线等多条线索交互推进,但在本文中,这两条线索是结不起对子来的。假如哪个评论者也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杠奶当初不从的原因,恐怕只能算是人为拔高杠奶的形象。反过来说,杠奶的形象无需这么提拔,同样是饱满的、可敬的。作品就定位在一个组织分配姻缘的变化过程,就很自然,很真切可感了,这个过程同样可以再现拓荒者的情怀、拓荒者的精神。
  
   当然,说了这么多,都是针对金鼎关于本文线索构思的的回帖说明而言的,就作品本身来说,并不存在艺术形象定位、笔墨投注多少方面的偏差。如果定要找偏差,就是最后一段,刚读了全文,我对这一这段感到费解;看了金鼎关于线索构思方面的回帖说明时,似乎明白了写上这一段的原因了。很显然,如果最后一段是以再现情景的方式来叙述杠爷哭葬杠奶(文中对这一感人情节是以转述的方式来告知读者的),肯定还要赚我几滴眼泪……大家不要笑我多愁善感哟。呵呵,胡乱说了一些,不妥之处,大家批评。
  
   残狼的回复:(注:牛哥也是残狼)
   兄弟,牛哥看了你的评论突然感到眼窝潮湿了,不由自主就想起了过去的一些往事。我的一个姑姑是当年农业学大寨的铁姑娘队队员,铁姑娘队的总共七个队员都会配制炸药,她们都知道一旦会配炸药就等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于是发誓不能告诉任何人如何配制炸药,包括自己的亲人。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运动中,七个铁姑娘炸山开渠,炸山建水库,立志把丹江水引入村里,水没引到,七个姑娘就被炸死了四个(我的姑姑就在其中,还没出嫁呢)。剩下了三个:一个后来当了村支书,为了给村里架电线,向乡里请求批些电线,到丹江炸鳣花鱼给乡里头头送礼而被炸死在丹江里;第二个姑娘偷偷把配炸药的技巧告诉丈夫,丈夫不顾一切发了疯似地在丹江炸鱼,成了当地最早的万元户,日子还没有过舒坦在一次丹江炸鱼时一家全部被炸死了;第三个姑娘更惨,长期被村支书(抗美援朝复员军人,老党员)强行霸占,后又强行嫁给自己的傻子侄子,等于留给自己长期玩弄,在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次村支书侮辱她时,她紧紧抱着支书点燃了自己配制的炸药,虽然没有告诉别人如何配制炸药,但自己还是把配制炸药的技术派上了用场,用自己配制的炸药把自己和支书一起炸死,用死的办法为自己解脱了束缚。这些往事记忆犹新,那时候就知道,教别人学配炸药是断子绝孙的缺德事,谁要是教别人学配炸药要造报应的。为了把这个稿子写得好看一些,我把过去的一些往事用在了这里。兄弟,你的评论在塔河文字圈里无人能及,就是骂我,我也认为你骂在了该骂处,无论那条线路,都是为了刻画老一代军垦人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精神,兄弟,真诚的感谢你。实在想你,还有咱们那群狗日的哥们!真希望有机会再聚!
   注:残狼把评语放在这里绝非有意炫耀,而是真切的感受了文坛里的温暖,看到这样评语你能不感动吗?

完成时间:2007.12.10 20:58:1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