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温暖在散文中

写作者:冷清秋     日记本: 升沉不过一秋风

日期:2008年01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29

  
   雪已多情,戏洒重来。冷得出奇!
   一口气读完第一期《散文海外版》,心里的宽容、安宁悄悄回来。
  
   《面对美国越战纪念碑》视觉独特,作者林牧之从介绍纪念碑的设计者---21岁的华裔女大学生林璎下刀笔,陈述美国人面对简洁力量到一堵黑墙的作品的灵魂撞击,以及对林太年轻并且是亚洲人的抗拒、哗然到最终接受,映照推理出人类如何面对战争、死亡、生命的深刻主题。
   林璎说:这项设计的主题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能走出他们的阴影,从而超越他们。我的确希望人们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
   1982年,林璎,21岁。为完成毕业设计无意间投稿。有资料记载,她是林徽因的侄女。
   作者结语: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作品就应该有这样的力量。这件作品,他应该是渗透着艺术家自己的感情和意志,而不是贴上标签和宣教;读者正是从艺术家创造的这个从满感情和意志的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流淌出精神和力量,而不是违心地无奈地说些心口不一的话。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不能迎合什么人,迎合什么潮流,也不能向暂时的压力低头,他不能为了一时的功名出卖自己。他应该坚守自己的心灵和心灵所感知的客观现实。我所知不多,但就我所知的大艺术家、大作家来看,他们的作品能够感动世人,超越时代,原因也多半在此......纪念碑每年有400万人参观,这说明美国人在逝者面前思考着,死亡的人被人们记住了,人们走出了阴影,在超越自己。
  
   读完文章,一遍遍回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那里的设计思路取死亡到新生、黑暗到光明、杀戮到和平的一个过程。看完后,没有仇恨,只有思考:1、战争为谁而战?2、如果1937年的中国很强大。
  
   艺术创作是要有全人类意识才行。“走出阴影 超越自己”,这是每一个人、任何一个团体、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主题。
  
   《身体里的砍刀》也很不错。
  
   有雪的日子,心很舒展,温暖在散文中!
  
  
  
  
  

完成时间:2008.01.18 12:05:5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4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