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一个意义深刻的节日,即使心头有捋不清的闲愁,也会被四外的热闹而感染。昨夜,膝盖骨莫名的疼了一晚上,也失眠了一晚,早上刚刚有了点睡意,便被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搅醒。还是起来吧,今天一上午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忙活呢!
简单地吃过早饭,就随着婆婆一起准备祭祖——上供的物品。很多人都认为祭祖是搞封建迷信活动。我也曾一度有这种模糊的印象。但这几年的家中“除夕祭祖”氛围,真正让我体会到了祭祖更深广的内容。
除夕祭祖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因此说,祭祖不是一种封建活动,它更多地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对孝道的表达,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内化。
这些年来,婆婆基本是不用我做什么的,都是她做好,我拿过去一一摆好。佛堂这边共摆了四盘水果(葡萄、苹果或桔子为好,一般不摆香蕉)、三杯酒、还有三盘馒头,每盘是五个,是按着三一一的方法摆成了。(下面的四个馒头上点一个红点,最上面的点五个红点)。正中间还有一只上好的“凤”,“凤冠”正对着佛堂。祖先堂这边摆得非常漂亮:五碗白米饭,五碗菜,五双筷子整齐放在碗边。最为讲究的是这些菜了,为了美观,碗里放一块能立得住的白菜心,然后把做好的菜一一摆在上面。有粉条、鱼肉、猪肉、鸡蛋、干豆腐。如何摆好呢,这里面有个很意思的方法。用牙签进行定型,这样,我们在摆的时候,还可以把手中的菜摆成漂亮的图案。完成之后,再涂上红色。接着,在每盘菜上插上一枝手制的红花。在摆上两盘馒头,不过这个馒头是红枣馒头。婆婆边忙活着,边告诉我:要小心哟!看好,学会,等我以后走了,这事就得交给你了……
忙了一上午,主要是为了晚上的“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