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送灯

写作者:苇海放歌     日记本: 剪竹西窗

日期:2008年02月2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4

  春节刚过,我们又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按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合家团聚、共吃元宵,出门赏月、燃放焰火、喜猜灯谜、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每当欢庆之余,我总会想起很多很多关于月亮,焰火和彩灯的事情来--------
   小时候,我住的小镇上已经有电灯了,但是电灯是不可以随便点的。马路上根本没有路灯。每年正月十五,夜幕降临时,爷爷就会先开亮家里所有电灯。然后就会到家周围的马路上,用据墨子拌上石油,每隔不远就放一小堆儿,然后点燃,嗬!把整个街道照的通亮通亮的。真可谓“灯火辉煌”呀。每当这时,我手里挑着爷爷用罐头瓶做的小灯笼,和小伙伴们像萤火虫一样,游走在大街小巷;嬉戏在涌上到大街上去“走百病”的人流里。偶尔在天空炸响的“钻天猴 ”,在月光里也几乎看不到它炫出的光亮,这就是我记忆里的元宵节-------
   现在的我,随着年岁的增加,虽然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增多了,可是我能参与的活动还是不多。然而,我在这一天里,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还是送灯。这已是我多年雷打不动的"议程"了。送灯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习俗。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在“太阳不下山儿”(黑天)之前,在故去亲人的坟上,放上一盏灯。奶奶说:“谁不送灯,下辈子就会出不识字儿的子孙(那时奶奶还不知道有考大学这马事儿)”。俺爷爷的说法就是:“人要过节,小鬼儿也要过节,给坟茔上送灯,是让故去的亲人拿着灯笼照亮回家的路,就可以和亲人团聚了”。有一年,我和爷爷去送灯。爷爷还特意嘱咐说:“你一定要记住,爷爷死了以后,你正月十五一定要给我送灯,不然爷爷就找不到家了”。面对对我疼爱有嘉的爷爷。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爷爷又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顺口溜。说的是一个跑腿(单身)死了,他的朋友思念他,正月十五给他送灯的故事。顺口溜是这样的:“正月十五都送灯,跑腿儿坟上黑咕隆咚,交了个朋友小山东,拿一个萝卜扣个坑,倒上油,点上灯,出门闹个仰巴登(滑倒),结果还是黑咕隆咚!”当时我理解坟茔上有人烧纸送灯,就是为了说明后继有人。后来我才慢慢理解到,在人生血脉亲情的承袭的过程中,父辈和先辈们总是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他们为了子孙的幸福不怕吃苦遭罪。无私的奉献着。然而,他们最大的奢求不过是后人能记起他们罢了。四十年过去了,那个元宵夜里,爷爷在灯火和月色交映下的面孔,一直定格在我心中。
   从那时开始,我便坚持着参与送灯的活动。爷爷故去的那一年,我用透明较好的描图纸给他老人家扎了一个灯罩,并用水彩绘上了图案,用乙炔作了一盏灯。把爷爷的坟头照的雪亮。在大片的坟茔里,这盏灯绝对是最奢侈,最豪华的。为了不让别人破坏,我在那里守了很久。直到认为不会再有人来了,我才回去。第二天,我又骑上自行车到坟头去看看。乙炔灯还在喷着雪白的火焰。我用积雪把灯埋在坟里,好让爷爷永远拥有那盏回家的灯-----
   多少年来,每年正月十五我都会给爷爷奶奶送灯。我并非相信那些有迷信色彩的东西。我也不期待孩子们效仿我。我主要是以我自己的方式寄托我的哀思,心安理得!

完成时间:2008.02.21 09:40:5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3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