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唐僧

写作者:lanbo     日记本: 回忆一起的年代

日期:2008年04月1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64

  《西游记》的唐僧告别唐王,只身徒步出境取经,途中收了三个徒弟,还有了座骑白龙马,虽一路辛苦,遭遇九九八十一难,毕竟到达了西天面见了如来佛祖,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唐僧对弘扬佛法的虔诚,让世人感叹,在当时是个好和尚自然无疑,但假若放在现在的社会语境下考量却未必是个好领导。此话怎讲?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看是否有理:
  
  1.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出国考察,考察就是游玩,而唐僧是个佛呆子,一路只会念佛诵经,急匆匆的赶路,且人妖不分,多次冤枉保护他的孙悟空,还经常念紧箍咒来惩罚他,一个糊涂领导如此对待下属,不但不给弟子们吃喝玩乐的经费,还经常训斥他们,整天一幅苦瓜脸,唉声叹气,这样的领导谁愿意跟着他啊?特别是猪八戒意见最大,媳妇泡汤了,吃饭也是饱一顿饿一顿的,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如此恶劣,一个不懂得体恤下属的领导是断不会得到投票拥护的。所以,唐僧不是个好领导。
  
  2.取经,听起来很庄重严肃,其实就是唐王交给他的一份差使,把经卷取回来就行了,至于途中你都干些什么没人管,而唐僧却把它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对待,并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弟子们的一言一行,又是戒这个戒那个的,放在今天,恐怕没有一个官员愿意出国考察了,早就散伙了。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唐僧不懂潜规则,取经路上多辛苦,虽是僧人但也有欲望,当美丽的女儿国王主动挽留唐僧时,这个呆子竟然狠心拒绝,所以说,唐僧不会“包二奶”,难道“包二奶”唐王还会知道?就是知道了功劳是第一位的,吃吃喝喝,玩玩女人也不算什么,男人嘛。唐僧本人坚持佛规也就罢了,人家猪八戒想调戏个媳妇,途中用私房钱包个二奶也办不成,唐僧一手遮天,不是个好领导。
  
  3.唐僧一路取经遭遇妖魔无数,如果把这些打斗的惊险场面拍摄下来,回到长安交与唐王,定会起到极大的宣传效果,策划出版精美的图书,号召全国的僧人都要深入学习唐僧精神,可惜,我们的傻唐僧脑筋僵化,不会搞政绩工程,同时也没有给出力最大的孙悟空宣传一下,所以唐僧很笨,不是个好领导。
  
  4.唐僧只会傻乎乎的赶路更换通关牒文,不懂得利用这个百年一遇的机会沿途进行宣传长安的旅游形象,更不懂得招商引资,所以说,这趟西天取经路历程虽长,效果却很单纯,没有整合起有效资源,浪费极大,因此,唐僧毫无从政头脑,不是个好领导好和尚。
  
  综合论断:唐僧不是个好领导。因为,唐僧的任务不是一个僧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唐王朝的国事,意义如此重大,收效如此甚微,很难说唐僧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唐僧,又被称为三藏法师,他恐怕是中国民间名声最大的一个和尚,不管你的文化程度多高,是学文科还是学理工科的,没听说过唐僧的中国人很难找到。
   说到唐僧,我得提醒大家注意,他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人的心目中有不同的身份,唐僧有三个。第一个是历史上的唐僧,他出生于隋末,俗姓陈,法号玄奘,今天河南偃师人,和大诗人杜甫是老乡。他十三岁出家,唐太宗贞观元年独身西行求法。当时唐朝开国时间不长,西部边境很不安宁,所以朝廷严令大唐的臣民出境,前往西域。唐僧是偷渡出境的,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终于到达印度,取回真经。十七年后回到唐朝后,却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在他翻译佛经等方面朝廷一路绿灯,给了很多政策上的特权,使他为后人留下了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译成汉文的佛经以及伟大的地理学、文化学、语言学方面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这部书忠实地记录当时印度各地的风土人情、政治和和经济状况,是今天任何人研究古代印度不能回避的一部书。
   第二个是电影中的唐僧,自从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受到广大7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追捧以来,唐僧就是里面那个心地善良、十分搞笑的样子。他在被妖怪准备吊死前,还不忘提醒天快下雨了,赶快收衣服;他像幼儿园的阿姨教导小朋友一样教导悟空不要乱扔垃圾。
   我们今天要说的唐僧是第三个唐僧,也是流行最广、对中国民间文化影响最大的唐僧,即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间的唐三藏。这个小说中的唐僧,是根据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加工演绎而成的。
   这个唐僧,看过《西游记》的人很多人并不很喜欢他,尤其是崇拜英雄的少年。因为他的形象和英雄实在相差太远,他没什么武艺,碰到危险时,只会叫徒儿来搭救,或者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常常是非不分对妖魔鬼怪存恻隐之心而对孙悟空却十分严厉;他固执、古板,身上没有什么喜剧色彩。
   可就是这样一个唐僧,他领导了四个本事十分高强的徒弟,这些徒弟以前是高干或者是高干子弟,因犯过严重的错误受到法院的刑事处罚。我们先看看他四个徒弟的履历:
   大徒弟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当年在花果山拉起队伍造反,自立为王,最后被招安。他做过齐天大圣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大闹龙宫、地宫和天宫,惹得天上的神仙不得安宁,最后被如来佛降服,判了五百年有期徒刑,压在五行山下。
   二徒弟猪八戒,曾经是掌管天庭水师的天篷元帅,也就是说是海军司令,因为酒后对嫦娥姐姐进行性骚扰惹怒了玉帝,流放到民间。
   三徒弟沙和尚,当初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也就是说相当于人世间皇帝最亲信的警卫部队御林军的高级军官,因为失手打碎了玉帝心爱的琉璃灯,被放逐到流沙河,在那里兴风作怪。
   四徒弟,也就是驮着唐僧走到西天的小龙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忤逆不孝,纵火烧了宫殿上的明珠,被父亲告发,犯了天条,被流放。
   你瞅瞅,这四个徒弟,哪个是省油的灯?可以说当初没一个人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的良民,而是桀骜不驯不怕闯祸的主,可唐僧率领这四个劳改释放人员,组成一个取经团队,完成了去西天取回真经的重大政治任务,而且在取经途中,四个曾经犯过罪的徒弟洗心革面、兢兢业业,不但洗清了自己身上的罪孽,而且修成正果,被佛祖论功行赏,封为各种级别的佛、使者、罗汉等等,重新进入高级干部序列。
   什么叫好领导?实践证明唐僧就是好领导。因为他领导的团队不但顺利完成事前的工作计划,而且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得到提升,这种提升包括业务能力、个人品德、协作精神。
   一个看上去平庸的唐僧,为什么能领导四个本事高强的部下呢?这就说明唐僧具有一种超越简单的业务能力的领导才能,我暂且把这种能力叫“无能之能”。
   具备这种“无能之能”的人,他们的文才、武艺未必出众,但必须具备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横的出众才能,还要能掌握使他脱离草根、及时提升层次的政治资源。我们都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年轻时是个在乡里偷鸡摸狗、惹是生非的无赖,连他的父亲都很头痛,让他向二哥学习,做一个老老实实干活养家的好农民,他看上去文武都无所长,得了江山后,他自己也承认,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计谋,他不如张良;稳固后方、保境安民,为军队做好后勤保障他不如萧何;率领千军万马攻城拔寨他不如韩信。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可刘邦能将韩信、张良、萧何这样各有出众长处的人领导好,他就能得江山。而项羽比他更能打仗,也更有人格魅力,可是靠个人的能耐是不行的,最后只能是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将《西游记》和另外两部中国古代优秀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共同点,这三部小说中的老大,即领导者,个人的文才武艺都不如部下。比如说刘备,武艺显然远不如关羽、张飞,谋略也不如诸葛亮,看上去很窝囊,一到危急时刻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这宋江也是这样的,他作为郓城县的押司,一个不入流的小吏,流落江湖时常常被小蟊贼轻易抓获。可他们和唐僧一样,都具备一种驾驭各类英豪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艺术,所以才能成就大事。
   具体分析起来,唐僧的取经团队,和刘备的桃园结义团队、宋江的梁山团队相比较,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领导着本领高强的手下,不同之处是三个团队的结构不一样,三位领导权威的来源不一样。唐僧具备得到权威部门充分认可的政治优势,这是他成为合格领导一大外在因素。
   唐僧的权威来源和刘备、宋江相比,更具有优势。刘备是一个卖草鞋的小商贩,他和另外两个来自最基层的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组成一个团队后,才开始有了做大事的本钱。这样的公司可以算是合伙公司,刘、关、张三人都有份,刘备的老大地位,是靠他的年龄、品德使关羽、张飞心悦诚服而取得的。而宋江的梁山水泊则是各个山头、各支起义队伍通过不同方式聚集在一起的股份公司。宋江的大哥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的,最开始的老大是晁盖。宋江通过“人事”和“天意”两个途径的工作取得领导地位。他在上梁山之前,不断地收罗忠于自己的力量,如江州收罗了戴宗、李逵,清风寨收罗了花荣等人,揭阳镇收罗了李俊等人,等到了梁山后,他又把原属于晁盖领导的“智取生辰纲”团队中最重要的智多星吴用拉过来,这样他在梁山中就具有“控股”的权力了,晁盖一死,他顺理成章当了董事长兼总经理,所谓地底下挖出来刻好 108将座次的石碑,无非是在玩陈胜起义一样的把戏,将陈胜理当为王的布条塞进鱼肚,假称这是天意,进一步强化领导地位。
   而唐僧在团队中的领导地位,不需要刘备、宋江那样费劲。这个取经团队因为是国有公司,先后加入其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小龙马只是雇员,并没有股份,按照公司章程,他们必须听师傅唐三藏的。而唐僧的管理公司的权力来自哪里?来自上面的授权,也就是说在做西天取经的计划时,唐太宗和观音菩萨已经看中了唐僧,让他去取经,而后面收罗四个徒弟,只是因为上级部门认为他一人完成取经这项艰巨的任务,风险太大,必须找几个本事高强的雇员。
   和历史上唐玄奘一个人偷偷离开大唐,去西天取经不一样,《西游记》中唐僧是秉承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去西天取经,因为唐太宗死后在阴曹地府走了一回,最后又活过来了,为了感谢佛祖延长他的生命,派高僧去西天取经。也就是说,唐僧取经是奉皇帝的圣旨,那么他从事的是一项国家工程,这样的大工程肯定能动用许多别人难以企望的资源,吴承恩所生活的明朝,在永乐大帝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西洋,固然我们可以说郑和具有过人的见识、坚强的毅力和出众的领导才能,但最不容忽视的是他是永乐帝朱棣的亲信,他出使南洋是秉承当时一个最强大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旨意,和唐僧取经一样,具有无比强大的动员能力,而永乐帝一驾崩,郑和的航海日记就让别人烧掉,他在郁郁寡欢中死去。唐太宗和唐僧结拜兄弟,他具有“御弟”的名义,他便是取经团队中皇帝的私人代表;因为这种身份,每当取经团队遇到重大危机时,求苦求难的观世音菩萨及时出现;再比如说,我们常常看到唐僧念紧箍咒时,十分同情悟空痛哭的样子。悟空本事那么大,却不得不受制于唐僧的紧箍咒。这紧箍咒是谁给的?是观音菩萨给的,也就是说是上级领导部门授予了唐僧管教悟空的权力和手段。紧箍咒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种组织的力量,一种体制的力量,你孙大圣本事再大,一旦成为取经团队中的重要一员,就要遵守组织纪律,就要听从武艺远不如你的师傅的命令。师傅尽管会犯错误,但他的权威是不容挑战,一旦挑战师傅的权威,无所不在的体制力量就会发生作用,紧箍咒一念,悟空有天大的本事也白搭。
   那么有人要问,唐太宗和观音为什么信任唐僧呢?让悟空、八戒这样自己就能降服群魔的人去取经,岂不是更加容易?这就牵扯到决策层用人的问题,决策层选择挂帅的人,可靠是第一位的,因为一个团队为首者政治上不可靠,哪怕整个团队再有战斗力,也很难完成预想的目标。唐僧是大唐状元、江州知州陈光蕊的遗孤,用后世的话来说,他父亲在赴任的路中殉职,他是烈士的儿子,根正苗红,皇帝更容易信任。其二,观音事先通过考察,唐僧这人意志坚忍不拔,不畏艰险,遵守戒律,这点对取经团的领导来说,尤为重要。这样一项重大的任务,交给有点好色的八戒或者一身反骨的悟空,就很可能半路夭折。即使是对唐僧这样个人品德很高尚的人,决策层也没有完全放心,而是不断地考验。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就是,唐僧收服了沙僧以后,四人加一马的取经团队刚刚正式组成,这时候观音菩萨,邀请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变成母女四大美女,来考验取经团的意志,唐僧经受住考验,而八戒没有经受住。对决策者来说,取经团中的成员悟空易怒好杀,八戒好吃好色都不是重大问题,因为有唐僧可以控制他们,如果为首的唐僧有这个毛病,那就问题大了,取经大业肯定半路夭折。
   一个大的国有公司如果交给一个经营能力很强可个人品德有问题的人,经营风险相当大,因为这人很可能以权谋私,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如交给一个经营或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但清正廉明的人,因为这样的人领导公司,完全可以去聘用业务能力强的职员。
   唐僧能领导四位徒弟,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团队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也非常明确而又现实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激励下属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有眼前的利益,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远在两天的目标,而职员短时间内却得不到好处,这样的目标很可能变成海市蜃楼;相反,如果只有眼前的小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大目标,团队中的成员得到眼前利益后,就可能另谋出路,使团队很难稳定。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最初的目标是十分现实的,他们和混乱时期大多数处在社会底层、目的种种不平等现象的普通人一样,他们只是想穷人彼此帮助,才能在那样的社会生存下去,他们的结义最真实的出发点只是想混一口饭吃,更好地活下来,后来随着买卖越来越大,大伙儿儿胃口也越来越大,所谓志向也越来来越大,调子也越来越高。如果说三个小贩当初在桃树下拜把子,对天发誓时,就有救民于水火,匡扶汉室这样的雄心壮志,打死我也不相信。等三个团队在江湖上混出来一些名气,积攒了一些资源,最后又吸收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加入团队后,玩空手道占据了富庶的巴蜀之地,他们的目标水涨船高,最后要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统一全国,这个目标大得超过了蜀汉的实力,最终流产。《水浒传》的好汉也一样,大多是不甘于现状的人,他们上山之前,个人的理想也千差万别,想李逵这样的狱卒,敲诈犯人一些钱财,然后去喝酒、赌博就是他最现实的理想了,连大哥宋江人生的目标也不十分明确,只是朦朦胧胧说出“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类大话相必许多人年轻时都说过。直到众英雄聚集梁山水泊,宋公明哥哥手上兵强马壮后,这个团队最终的目标才得以确定。而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充满争议的,为整个梁山队伍日后的结局埋下了诱因。比如说有些人认为应该打到东京去,夺了鸟皇帝的皇位,而宋江、吴用显然更为现实,他们认识到梁山不具备推翻大宋朝的实力,只能确定被招安这一最终目标。
   唐僧的取经则不是刘关张和梁山水泊那样,远期目标是一步步得以确定,而是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去西天取经,为这一目标,唐朝的皇帝和观世音菩萨对唐僧充分授权,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然后成立公司,按照完成这样远大目标的要求招聘员工。
   可光有远大目标的是不够的,一个公司如果不能对员工近期的收益有起码的保障,仅仅靠用公司发展的蓝图去吸引人,人家以为你是在忽悠他,没人会上当。所以观世音、唐僧等对悟空这些能保佑去西天的徒弟,最大的诱惑是:可以解除对他们的刑罚。这对当年呼风唤雨的高干和高干子弟来说,是多么有吸引力呀。悟空压到五行山下后,观音已经关照了他,要刑满释放,只有跟随唐僧取经这条路,八戒、沙僧、小龙马都是如此。你要知道,犯人若是为了减刑,那工作的积极性是非常大的。何况还有取经成功后,重新进入主流社会更诱人的远大目标。当年秦国偏处西北一隅,自然资源不如楚国、齐国,等它的激励机制搞得好,无论是平民、奴隶还是犯人,只要上战场奋勇杀敌,就能凭着斩获的首级来决定减刑、成为自由人、晋升爵位、做大官,如此秦国便有了一支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同样,当然沙俄帝国侵略远东时,也用了一批被判刑的哥萨克士兵,让他们去开疆拓土。
   伟大崇高目标的完成,往往是建立在现实最不伟大最不崇高的利益基础上。英国殖民澳大利亚靠囚犯完成,西汉在西域屯田也靠了许多内地减刑的犯人。所以我们就能明白,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这是多么伟大崇高的事业,可正是由一个组织指派的团长带领四个犯过严重错误、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完成的,这也符合佛教在中国的教义,只要幡然悔悟,一心向善,不但可以洗清罪孽,而且能立地成佛。
   有合法的授权,有近期利益和远期规划相结合的目标,这只是唐僧成为合格领导人的两大必要条件,唐僧本人在具体管理中,其领导艺术也十分重要。这种领导艺术,说白了,就是对部下的“控制术”,这个“控制术”不是贬义的,而是中性的,就是团队的领导如果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团队能在自己掌握之下,能朝着目标推进。
   在一个团队中,领导首先要对关键员工进行控制。在取经团中,关键员工是孙悟空,如果没有他,四人一马不可能顺利到达西天,唐僧早就成了妖精们的美食了。这样的关键员工要仰仗,但不能放纵,这个度非常难以把握。凡是有本事的员工,一般比较骄傲,没办法,这个团队的业绩得靠他呀。
   领导和关键员工刚开始结识,必定有一段亲密无间的日子,悟空的出现,对极需要人保护的唐僧,是天降甘霖。尤其看到悟空“打虎”等神威后,庆幸自己招了如此能干的部下。这时悟空抱着救命的感恩之情,唐僧怀着仰仗其能力的期望,两人开始了蜜月期。
   悟空说:“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三藏闻得此言,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西坠。”两人相处何等融洽。
   但领导和能干下属的“蜜月”总是短暂的,不多久悟空就对唐僧的无能、罗嗦、懦弱厌烦了,自己这个当年打闹天宫的江湖大侠,处在这样一个人手下真是窝囊。当悟空打死几个拦路抢劫的毛贼后,被唐僧骂了几句,立马撂挑子不干,翻筋头飞走了。后悔得唐僧大叫:“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等南海观音做好悟空的思想工作,再与唐僧合伙骗得悟空戴上紧箍咒后,唐僧以为完全可以控制悟空了。
   唐僧的领导艺术也是在不断长进的,他开始对悟空,以为靠一味地打压,就能凑效,这也是领导容易犯的错误,过分迷信自己手中可以处罚部下的权力。紧箍咒,是观音授给唐僧管教悟空最重要的手段,但这样的手段不能常用。绝招用多了就不是绝招,唐僧刚开始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尤其在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师徒两人产生误会,唐僧凭意气用事,驱逐了悟空。他当时已经收罗了八戒、沙僧,以为没有了孙悟空,照样能上西天取经,但取经路上的现实是残酷的,悟空刚走,他就落入妖精手中,他至此才明白,关键员工虽然不好管教,但却是离不开。最后八戒出马,将悟空重新请回取经团队。
   领导当然也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可领导如何改进错误,如何承认错误大有学问。不能不有所表示歉意,否则的话悟空心里不服气,连汉武帝这样有文韬武略的帝王,因征发匈奴搞得民不聊生,为了挽回人心,晚年也下了《罪己诏》,但一把手的罪己诏更多的是一种姿态,表示自己虚怀若谷,能听取不同意见,如果真的认罪了,那皇帝还有什么君临天下的威望?《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唐僧在悟空从花果山回来,搭救他以后,他的感谢和自责是非常有分寸的。他对悟空说,“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也许有人说这唐僧嘴硬,自己糊里糊涂将悟空赶走,为什么不就这是认错?这就是当领导必须的矜持,唐僧自己心里知道错了,悟空、八戒、沙僧这些徒弟知道师傅的心思,也就行了。唐僧用日后保举悟空受赏这类奖励来掩盖表示歉意,安抚悟空,是领导改正错误的一贯做法。如果哪个部下傻乎乎的一定要领导当众明确认错,那领导和下属将结下永远解不开的矛盾。所以悟空很聪明,他说自己根本不指望能受重赏,只要求唐僧不念紧箍咒,就感念师父的厚爱了。
   领导和关键员工的关系,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关系,这种关系处理得好,就风平浪静事业兴旺,处理不好马上就会有风波。刘邦在没有夺得江山之前,非常谦逊,礼贤下士,因为他知道靠自己是战胜不了项羽的,当时韩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攻占了今天山东这块富庶之地后,派人向刘邦报告,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个地方,自己不得已假称齐王,增加威慑力。刘邦当然明白这是韩信在给自己玩心眼,有不臣之心呀,当老大的最怕这些,他刚想发火,责骂韩信僭越名号,旁边的谋士立马使了个眼色,刘邦心领神会,立即改口说:要做齐王就做真的,假的有什么可作的?于是顺水推舟,封韩信为真的齐王。尽管刘邦心里不乐意,但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后来江山稳固了,才鸟尽弓藏,吕后诛杀了韩信。和刘邦相比,洪秀全是个反例,他从金田起义开始,就一直没有处理好和最重要的部下杨秀清的关系。他托称上帝的第二个儿子、耶稣的弟弟下凡,用拜上帝教凝聚人心。可是杨秀清托称上帝的信使,洪秀全的上帝次子的身份,需要杨秀清这个上帝来人间的信使才能确认,这一下,洪秀全不但不能制约杨秀全,反而受杨秀清的制约。开始的时候矛盾毫不突出,买卖做大后,大伙儿进了南京城,矛盾就没法调和了,杨秀清动不动就演上帝信使附体的把戏,责备洪秀全,让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最后引起内讧,互相诛杀,让曾国藩占了个大便宜。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能比较成功地控制住悟空,悟空也反制,比如撂挑子不干了,回花果山等等。但由于有观音这位更高领导在背后撑腰,唐僧恩威并施,一手硬一手软,经过不断的磨合,总算成功地控制住悟空这位能翻天覆地的徒儿,一直走到西天。
   唐僧领导取经团队还有一个成功的经验是,要在部下制造适当的矛盾,让部下能相互协作但不至于太团结。为什么呢?如果下属彼此之间关系太好,就很可能把自己架空,上演一曲赵匡胤黄袍加身。可能有人对唐僧不满的原因,是因为他容易听取猪八戒说悟空的坏话,偏袒八戒,亏待悟空,是好丑不分。其实这正是做领导的高明之处,必须要手下人有适当的猜疑,尤其是重要员工之间。一家孩子众多,长子和次子容易产生矛盾,应为他们年龄相当,次子容易对长子的大哥地位不满。取经团队也一样,二徒弟八戒对大徒弟悟空容易产生嫉妒,而最小的徒弟沙僧是个老实人,和悟空的地位差距尚远,他容易和悟空取得一致。因此唐僧对八戒说悟空的坏话,私下里监视悟空,绝对是欢迎的,否则悟空、八戒、沙僧三兄弟团结如一人,这对领导的地位太容易构成威胁了。赵匡胤为什么能陈桥兵变,因为周世宗死了后,留下还是个孩童的儿子即位,整个军队的大小官员都服赵匡胤,而没有一支可以钳制赵的力量,政变便在朝夕之间。而当太平天国起事后,八旗、绿营都不顶用,平定洪杨全靠湘军了,尽管曾国藩十分忠诚,但慈禧太后也不能太放心。这时候,另一个湖南人左宗棠起来了,他四十多岁才出山,资历比曾国藩浅多了,可慈禧和朝廷对左宗棠恩爱有加,很快让他自领一支楚军,和曾国藩的湘军分庭抗礼。这就是帝王之术,如果曾国藩、左宗棠两个湖南老乡太团结了,慈禧是睡不好觉的。左宗棠果然常挑曾国藩的毛病,天下也流传他俩是一时瑜亮。曾国藩根本也不辩解,也不想刻意缓和与左宗棠的关系。这个官场沉浮几十年的老油子太明白了,他知道自己和左宗棠不和是太后最愿意看到的。曾国藩死后,左宗棠送了一幅对联,对曾评价很好。对联是这样写的:“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攻错若石,同心若金,无负相期平生。”意思是说,识别人才的英明,为国出谋划策的忠诚,我自愧不如曾相国你呀;既像扔石头那样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又同心协力想黄金一样坚固,我俩不辜负平生的交情。
   这悟空和八戒的矛盾与曾国藩和左宗棠的矛盾一样,都是领导人为了维持大局所乐见的。当然这种矛盾要适可而止,不能搞到你死我活,如此就内耗了,同样会损害团队的利益。比如曾国藩和左宗棠在国家大计方面,能同心若金,八戒和悟空也没有根本的矛盾,两人如果矛盾进一步深化影响到团队稳定时,唐僧反而会出来调节。而洪秀全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他本来想为了维护自己的最高地位,利用手下各王的矛盾,最后玩过了,不可收场。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刚杀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又杀北王,自己又害怕被杀,带领十几万竟然远走高飞,从此天国一蹶不振。
   最后我还要讲一讲唐僧的仁慈,他有时对妖怪仁慈得没有原则。这实际上也是他做领导的成功之处。为了自己的光辉形象,领导人必须当好人,恶人留给手下人去当。

完成时间:2008.04.16 13:41:4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