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淘汰”的概念,是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后,他的表弟高尔顿(1822.2.6—1911.1.17)用统计方法研究智力遗传进化问题。他接受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理论,但同时注意到的是遗传素质的逆淘汰。
他把“逆淘汰”定义为:现代文明社会,包括科学技术、法律、宗教、伦理道德等可能会创造这样一种环境,使“适者”能生存繁殖,同样使被淘汰的弱者,也得到生存甚至繁殖的机会。
“逆淘汰”,简言之,就是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若引升在官场,就是小人淘汰君子。一些缺乏才能,境界低下,道德品质较差乃至恶劣的庸人甚至坏人,他们反而因为善于投机钻营和趋炎附势,而成为官场竞争的胜利者。
“逆淘汰”的出现不是好事,使官场更加复杂,办事效率低下,行政资源巨大浪费,一批大量德高望重的人才闲置起来,出现“非领导”职务,好像是虚职、是闲职,但不能怪这些闲职人员,他们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逆淘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