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摩崖刻经!!!
邹城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峄山摩崖刻经(简称邹城刻经),是北齐、北周时期著名僧侣书法家刊
刻在花岗岩石壁的佛经和题跋文字。其书法艺术隶楷相间、端庄古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清康有为盛赞邹
城刻经:“通隶楷、备方圆,高浑简穆,为擘窠之极轨也。”千百年来邹城刻经引起众多书法家的喜爱和推
崇,许多金石学、书法理论典籍相继著录。近年来,在邹城相继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北朝摩崖刻
经全集》和论文集,每年有大批中外书法家来邹城考察、观摩北朝刻经。
1.铁山摩崖刻经
位于邹城北郊铁山公园内,铁山之阳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经南北长66.2米,东西16.4米,总面积1037
平方米。刻经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佛光,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中部为佛教《大集经·海慧穿菩提品》,
左侧为《石颂》跋语,下部为《题名》。现存佛经17行,795字,(原944字),字径60厘米。其场面博大,
气势恢宏。佛经书法以隶为主,参以楷法,开张险峻,宽阔空灵,创造出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石
颂》在刻经西部,12行,字径22厘米,现存476字,骈体文。内容记述了铁山刻经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经
主、刻经年月及对书法艺术评价,其中“如龙蟠雾,似风腾霄” 是对佛经书法的高度评价。《题名》部分原
有10行,现存6行45字,内容记载经主及佛经书写者姓名,第六行有“东岭僧安道壹署经”,这对研究邹城乃
至山东北朝时期刻经具有重要价值。1988年铁山刻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岗山摩崖刻经
岗山在邹城北郊2公里处,与铁山一涧相隔,其山势嶙峋,巨石相叠,松槐掩映,景色幽深。刻经在山阴
兰花谷内,自东向西散刻在三十余块花岗岩石壁上。依内容与镌刻形式分作五部分:一、散刻大字《入楞伽经
·请佛品第一》,字径40厘米。二、小字《入楞伽经·请佛品》,字径20厘米。三、《佛说观无量寿经》,字
径15厘米。四、《佛号》、《佛名》。五、《题名、刻经年月》。由于山水冲蚀和地震,有少量刻经倒匍倾
斜,大部分刻经保存完整,刻字清晰。《题名》中记述岗山刻经刻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较铁山刻经晚
一年。其书法艺术风格与铁山刻经差异较大,《佛说观无量寿经》以隶意为主,朴实丰茂,圆腴敦厚,神韵飞
动。《入楞伽经·请佛品》则楷意结体、方正规矩。散刻《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则隶楷相间,笔锋外露,
奇谲瑰丽,富有变化。岗山刻经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葛山摩崖刻经
在邹城东北14公里北葛山西麓,佛经刻在整幅花岗岩石坪上。刻面东西长20.6米,南北长8 .4米,共173
平方米。刻石为两部分组成:一、佛经大字,十行,420字,字径40-60厘米,第十行署刻经年月“大象两
年……”。葛山刻经隶楷相间,立意奔放,富有神韵,与铁山刻经笔意相通。二、《题名》部分。位于佛经右
下部,由于风化过甚,仅存六字。葛山刻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尖山摩崖刻经
在邹城郊东6公里尖山东侧,因山上刻有“大空王佛”四大字,故又称大佛岭。其刻经内容共七种:一、
《经主韦子深题跋》,二、《徐法仙题名》,三、《文殊般若经》,四、《经主唐邕妃题名》,五、《般若波
罗密经》,六、《安道壹等题名》,七、《大空王佛》。此外,还有散刻的佛经偈语数种。刻经字径50-60厘
米,唯“大空王佛”四字最大,每字2米左右,包世臣谓“大字鼻祖,榜书之宗”不为过也。刻经字体隶楷相
间,笔画凝重、浑穆苍古,与铁山刻经书风相同,其书法亦同出自高僧安道壹之手笔。尖山刻经刻有纪年:
“北齐武平六年”(576年),刻经的经主是西汉丞相韦贤的十九世孙韦子深。1960年当地村民开山采石,将
全部刻石破坏殆尽,实为千古憾事,今山东境内有拓片保存。
5.峄山摩崖刻经
在邹城东南6公里峄山上。刻经两处:一处在五华峰“光风霁月”石上,另一处在山腰乌龙石妖精洞侧。
五华峰刻经纵2.5米,横6 .2米,7行,共98字,由于风化残损,现存72字,内容为《文殊般若经》。妖精洞
刻经,面东,竖高4.5米,宽3.1米,经文7行,98字,现存75字,内容为《文殊般若经》。右上角有题字一行
“斛律太保家客邑主董珍陀”,考《北史》、《北齐书》均有斛律太保记述,证明峄山刻经刊刻于北齐武平三
年(573年)。刻经书法以隶意为主,结体严谨,雄浑简穆,端整古秀,是北齐刻经的上乘佳作。峄山刻经现
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