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生于60年代

写作者:吉林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8年09月2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60

   那个年代,刚刚走过自然灾害的阴影,见得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票据和购货本。三分钱的冰棍,三分钱的山楂丸,一毛二的奶油冰棍,还有三毛八的带鱼、四毛八的动物饼干——记忆中,芝麻酱蘸厚厚的白糖,已经足够“营养”,足够奢。
  
    生于60年代,幸的是赶上拨乱反正的好时机。那个时候,高考恢复,千百万人拥挤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录取比例,分数线,许国璋英语...曝光率之高,令人难忘。我们认定的真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认定的信念:“来吧,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我们喊着青春万岁,在奋斗与期待中迎来成长的烦恼。
  
   朦胧诗和校园风盛行,我们默念着舒婷“致橡树”,吟诵着顾城、北岛;拎着一块“板砖”,在“外婆的澎湖湾”里,在邓丽君的迷离、罗大佑的乡愁中沉醉……那时候,刘欢在大学生歌咏会上一展歌喉,杨澜还是北外的学生,巩俐在红高粱地里回眸;那时候,我们看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琼瑶的《聚散两依依》、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就是没听说有谁喊着抑郁、有人提醒心理健康。
  
   有一份好工作不难。曾经,不愁分配,不愁铁饭碗,愁的是怎么砸了铁饭碗,纵身跳下全民经商的大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信息时代,我们一一赶上,别无选择。慢慢地,我们学会摸爬滚打,推杯换盏,烟酒日多,肚腩渐起;渐渐地,学会开车,办起房贷,读了MBA或者EMBA……
  
   娶妻生子,为奶粉、尿布手忙脚乱了一阵后,突然发现时间的飞逝,物色幼儿园、发愁小升初,几乎还没来得及歇息,就到了不惑年纪。
  
   还有一些闲情喝茶泡吧,还有一点雅致聚聚老同学、老朋友,还有一丝浪漫在举杯邀月时,还有一缕激情在酒酣之际。某个周末的午后,某次翻看孩子的作业时,也会调动大脑库存,大声吟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完成时间:2008.09.24 11:13:3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