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无题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08年10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63

  孤独,是念想没办法在生活如愿展现时加予人的心理感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想得到得不到又不甘放弃,孤独悄然而至。对于人,孤独是理想的阳光照不进生活而仍处在追问和追求状态下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空寂,人时有感知。空寂这种心理,比孤独更常见,更世俗,人更少予关注,更不屑与自己相联系。空寂不能说绝对却实在部分缘于社会从众与个人接受之间的背离。用大词说就是不共享共同价值,我这么做是事出有因,并不是我认同支持这个体系的信念、价值。
   “言语和行为之间有出入往往是人的一个特征,但争取一致同样也是。”这时强调前者与还是珍视后者,是空寂与孤独的分野。
  透过阳光,人能看到孤独如琥珀似水晶剔透晶莹,丝毫不混浊。空寂也如此吗?
  空寂时不时地郁闷着人们,也常常得益于人们对规范的那种不认同的认同。久了,我们甚至都不敢去看空寂这个庞然大物,渐渐失去了面对心灵真实的勇气,情急之下没准还会发诅咒:让心灵的真实见鬼去吧!也正是有了起先的相从却不认同缘故,也正是有了这种差异在时光之河在经历堆砌的路途中起伏颠簸,顺从颠覆着人的初衷。至于在颠沛流离后“不认同”仍末衰减至零的人那里,它则如幽灵,噬咬他她的着心。
  书写至此,想起了许润章先生几年前写的介绍吴经熊的文章,《当法律不足慰藉心灵时》。在世事把吴经熊那颗载着要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建立文明规则理想之心的羽冀灼之待尽时,寻着上帝的呼唤,成了信徒。许先生没说吴在皈依后是空寂着呢还是深感孤独,我更相信他二者皆无。
  “别瞎琢磨了,好好过日子吧。”这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式劝戒的东方版。我想说的是,当日子被无法共享的念想变得已经不再是日子,当日子已经不足慰藉心灵时,得找“没有共享价值”这家伙的事。
  
  
  
  

完成时间:2008.10.27 17:20:5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