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断想
过年了,窗外鞭炮噼叭山响,女儿赶紧将外孙拥入怀中。母爱,本能的母爱!不由引发我对爱的断想。
爱是什么?爱是倾情、是付出、是呵护。人人能够爱,人人需要爱,但不是人人都会爱。
倾情是爱的源动力。倾情的也许是喜欢、也许是怜悯、也许是感恩。没有思想不会有行动,没有情也就不会有爱。作为感情动物,人人都有爱的动力,都会倾情于别人,所以说人人都能去爱。
付出是爱的具体行动。付出的也许是财物、也许是劳动、也许是精神的慰藉。这种付出是无私的给予、是奉献,不是交易,不图回报。
有的人说“我爱你”,也许他真的喜欢你。但他从没想过付出,只是想如何得到和一味地索取,快乐独享,利益独得。这种人只会爱自己,对别人说爱只是冒用了爱的名义。
还有的人,一味地倾情,一味地付出。他不知道,过度的付出会伤害被爱的人,譬如培养孩子。孩子的兴趣、志气、韧性、勤奋、责任心等优秀品德,是需要时间空间来学习锻炼的。适当的关爱,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是必要的,但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大人不能越俎代庖。宠爱、溺爱,则是培养孩子懒惰、自私、狭隘、无情、无能的温床。爱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束缚和阻碍,更不能成为窒息扼杀孩子潜能的牢笼。正如花儿,也许在山野能够开放,搬进室内就得注意,浇水太多枝叶会枯黄,施肥太多鲜花会凋零。经验证明,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并不取决于家庭条件的贫富,而是取决于父母关爱的方式。爱要适度。
呵护,是因为人有强弱差异。被呵护的,可能是弱小、也可能是劣势。我们这代人都是兄弟姐妹五六个,大家得到的父母之爱不可能是平分的,往往小的、弱的得到的爱最多,若有一个是残疾,父母会爱他一辈子。老大,不但得到的少,而且要早早地帮父母承担责任。聪明人,没有谁会报怨父母爱不公平。
爱,因长幼、强弱、性别而发生。父母爱孩子似乎是本能(婴儿下生把巴掌大当然弱小),男女之爱也很自然,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献爱心也天经地义,唯独子女爱父母常发生障碍。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强弱倒错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于是出现了水煮青蛙现象,某些人没有意识到。特别是得到父母宠爱越多的人越意识不到,他们好象永远长不大。
如果,你已经成年,身上便有了责任。如果你感觉到了父母成了弱者,说明你已经成熟。如果你还觉得父母是强者,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长大。爱你的父母老人吧,他们不再成长,也不需要锻炼,他们是真正的弱者,他们需要你的爱,有多少爱都不会宠坏他们。实际上,他们的需要非常可怜,无非是儿女的一两句好话,一点点时间。
天下的儿女们,要么早点觉悟,要么永远不要觉悟。千万不要在你的父母逝去后再觉悟。那样会给你带来后悔,永远的后悔,那将是非常痛苦的事。
我对女儿说,将来你的儿子长大了,你的老爸就变成了你的儿子。
女儿笑着说,老爸,你放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