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小学同学一起,去看望二十多年没见面的启蒙老师。
按响门铃后,没有反应,对面的门却打开了,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不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吗?呵呵,光顾着激动,竟按错门玲了。
没想到,张老师的小儿子,我们同窗六载的同学也在,就又多了一层欣喜。
二十多年的时间,并没有使我们产生丝毫的陌生感,一见面就觉得特别的亲切。是啊,这种情感,是幼年时最朴实、最纯真、最不带有杂质的情感;对于已跨入不惑之年的我们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了。
印象中,张老师博学而严厉;今天,七十多岁的张老师依然精神矍铄,步伐轻快,谈吐自如,声音清楚洪亮。
饭桌上,健谈的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坎坷的人生,不屈的人生;而这些,都是当时幼年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当然,张老师的人生又是辉煌的,另人骄傲的,桃李满天下,且三个儿子都博学而有建树,另很多人仰慕不已。
我们谈着,回忆着,感慨着,不知不觉中已是下午五点。
临走时,对老师许下了一个小小的承诺:以后,会像女儿一样经常来看望你!
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