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学校作了一节公开课《触摸春天》,讲课之前,信心不足,但上课的过程中,我在各种问题上处理得游刃有余。虽然也存在着一些遗憾,但自己还是很满意的。最重要是我从这节课前的专研到上课和课毕,我从中总结出这样的道理,就是研课要深,讲课要浅。即所谓的“深入浅出”!
讲《触摸春天》之前,我有很长一段的准备时间,尽管只是同年组、村小校长及校领导听课,但我讲课的原则是,尽力讲好任何一节课。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借鉴一些优秀教学设计,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想着如何讲这节课,几天下来,我的脑子满满的,好像是对课的把握熟透了,但是却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讲课思路。自己先后设计了几种方案,都是尽力地想把自己所要讲授的都融进去,但发现,这些课设计得很挤。恍然明白,讲课本身,不需要八面玲珑,讲得真,讲得实,讲得活才是最重要,我必须找到本文的灵魂所在,这样才能有理而循,有据可依。我反复阅读课文,最后确定就围绕“奇迹”二字进行设计全文。
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一个叫安静的盲女孩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是她对春天的热爱,使她拥有了神奇的灵性,正是这种灵性,让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寻找奇迹)——合作交流(研读奇迹)——联系实际(感悟奇迹)这样的主线。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即整体把握了全文,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能够自我发现的,就一定让他们自己尝试,这样他们才能体味到探究学习的快乐!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要句子进行研读,使蕴含其间的情感自然显现,并借助各种的朗读,让孩子在读中领会情感,情感随着课的深入逐渐加温。使本文所阐明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来。
最后,我们借搜集到的资料进一步感悟奇迹,把从一个叫安静的盲女孩所创造的奇迹延伸到《千手观音》的演员们,张海迪,海伦.凯勒,我和你的身上,加之反复的换主语诵读,强化和升华本文的中心!
纵观本节课,即突出了“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这一重点,又突破了“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这一难点。学生学会了用各种方法品词赏句,学法得到了指引,情感也得到归属。而作为一名执教者,也从中感受到“深入浅出”这一讲课境界所带给我的惊喜和轻松。
一节课所带给我的启示,更告诉我,教学不能浅尝辄止,我要持之以恒地专研教材,探究教法,让我的课堂教学散发出让孩子们喜之而往的佳境!
后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早就说过课的四种境界,其中最高层的便是讲课要“深入浅出”;特级教师孙双金也写过《钻研教材在“深入”上下功夫,处理教材在“浅出”上做文章》。他们而言之的都是指我们教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道理懂,但只有实践起来方知,其间的妙处!
我想:做人也如讲课一样吧,深入浅出,有崇高的追求,但却简单地为人,朴素地做人!
|